我匆匆看完书。朋友说:“一口气读完了,又是一篇读后感。”我说:“没有哦,没时间,好几口气呢。”
去图书馆借书,匆匆走过一排排书架,一张红色封皮,简直太乍眼了——《中国人的性情》。便拿回来看看。
不像是一些外国著作的译本,读起来没有生气,叫人枯燥乏味。比如《人性的弱点》,或许是受书中内容性质的影响,以说理为主,译文更是生硬。
说起译本的语言,我最近在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译者的词汇量着实丰富。
这本书的每个章节前都附有编者的话,是章节的序,点到为止,引人思考,循循善诱的叫人继续往下读。也不乏古今之对比,历史总是发展的。
久闻大名,终得一见。可能是觉得自己被困,所以迫切的想看看这本书。
开篇的字: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我看这本书,似乎就是为着这一句话。
读的粗略,只摘两句:
他说的“让她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山。
十月一之前借的书,借书的时候呢,听到工作人员对一个读者说: “现在过期不扣费了,什么时候看完了还过来就行了。”
回来我就跟朋友吐槽说这个规则哪哪不好,如果读者一直不还占为己有了呢,也不利于读者及时看完,影响阅读效率。
然后我十月一回了趟家,回来后休整几天。参加了教师资格证考试。然后,像是完成任务一样匆忙翻这两本书,因为既然借了那我是要读的,看完书是要还的。已经超期很久了。其实还借了一本考试用书,那本书考完了不必提了。其实还了书之后也没投入到另一场考试,考前没做一道题。
“还有几天就2018了!”
“激动吧。”
“不激动,我震惊。”
于是年终了,抓紧时间记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