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心
这本书是一个毕业于北大心理学,从事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的名叫林巨的人写的书。最开始认识他,是刷短视频无意间遇到的,他的观点很犀利,甚至有时要出爆口,让人觉得不舒服。刷过几次,突然发现他的一些观点还是客观存在的,他对很多家庭的神判断,包括现今孩子们(尤其是青少年和中年)的现状,躺平抑郁状态越来越多,他的呵护理解以及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每个家庭的创伤,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于是我就浏览了他很多短视频,接着就看了这本书。
合上书本,再结合之前接触到他的短视频,触动还是很大。在经济发展快速的今天,当AI时代迅速卷来,结合我身边看到的,很多让我们感觉到如今的教育走向所引发的我的一些思考。我们都在感慨,在工业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其实是有些落伍的,因为中国的发展真的是快速崛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我们应接不暇,但是我们还是沿用一些标准化的格式来培养今天的孩子,这是不太恰当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的腾飞,现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更高级了,可惜我们还是沿用几十年前那种担心忧虑,告诉孩子努力学习才能找好工作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这是非常危险的,导致今天那么多孩子早龄化的出现问题,过重的学习负荷,统一的标准模式,让更多的孩子厌学,缺乏了创造力,找不到生活的乐趣,也缺乏了这个时代所必备的一些人格能力。
在林巨老师的直播间,听到很多鲜活的案例,好多孩子在小学就不想去学校,更多的中学生大学生选择躺平休学,让我们很心痛。国家这么努力的办学校,是为了让更多孩子通过学习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腾飞奉献力量,可事与愿违,孩子们过早的躺平,其实是非常不利于国家发展的。而之所以导致孩子们的厌学又来源于家庭教育的急功近利,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成才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出生开始,就给予孩子们很多过重的负担,努力鸡娃,只能正面评价,导致孩子们在前期绷得很紧,绷着绷着,就有绷不动的那一天。一个孩子背负着家族太多的使命,他们都忘记了怎么做自己,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只能是异化教育的功能,过早摧毁孩子们的灵性。
在《无分别的爱》这本书当中,林巨老师力图谈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差异,学校教育不可避免的采用集体授课制,教给孩子们很多技术能力,而家庭教育谈不上教育,家庭只有疗愈,给孩子一些人格的培养。家庭教育一定要不同于学校教育,允许孩子一切状态的发生,让孩子随时和父母有链接。否则少年不出问题,中年都会出,中年不出,老年会出,老年不出他的子孙后代也会出。回到我们身边,之所以我觉得林老师的一些观点,虽然有些神化,但是他的核心思想我是赞同的。作为家庭,就应该给予孩子们无分别的爱,就像我们中国太极是阴阳合成的,孩子有阳的一面,一定就有阴的一面,我们就要接纳孩子阴和阳的一面,他这样才铸成一个孩子完整的人格,完整的人生。
他说:孩子所有的非行行为,都是父母未曾疗愈的创伤,我们的祖辈因为历经战争,历经岁月的沧桑,所以创伤太深重了,这些创伤传承在我们的身体基因里,让我们的孩子们承载太多,而在AI来临的今天,我们就要重新构建我们新的教育观,让孩子们保持一种热爱,才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特别喜欢窗前的银杏树,我在这里住了十几年,就看着银杏树慢慢长大,用他自己的姿态来迎接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