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第九-十章。
01.父母自我状态
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对我们今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父母状态”,这主要来自幼年时父母的言行和对待我们的方式。
父母状态包含了我们从出生起,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对生活的判标准。
我们学到的概念,越能帮助你深入自我,也越容易引发激烈的阻抗。这些概念最容易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它们最有可能带你走向深层的蜕变,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
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02.不同的父母状态
一种父母状态是“挑剔型父母”,爱批评人、愤怒、严厉。比如獾。
还有一种父母状态是“自我批判”。当别人批判你时,有时候你觉得自己确实不够好、很糟糕,认为自己是有罪的。这是自己在审判自己。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当进行自我批判之后,我们会严厉地惩罚自己、折磨自己,甚至对自己施以极刑,并且这种谴责和惩罚可能会伴随我们一生,变成无期徒刑。
03.停止自我评判,开始爱自己
你是不是有点困惑了呢?我们自己竟然能和自己共谋来谴责自己,而且还不自知,连我们自己的潜意识也没有能觉察到?
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这说明固有的知识局限开始被打破。能帮助我们的人,只有我们自己。
蛤蟆已经能够更加理性的思考那些让他情绪翻腾或者是感到害怕的想法了,能够客观的检视自己,情绪波动也没有那么大了,这使得它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
停止自我评判,对自己好一些,开始爱自己!蛤蟆想起那个情绪温度计,此时,他给自己打了8分。
【一本书教你了解深奥的心理学、了解自己——《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