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说过:“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世间万物,各有风姿。美,需要人去发掘,去创造,去领悟。
在大学者梁实秋的眼里,美就是“幸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在大师的眼里,美生产愉悦和快乐,是世间治愈一切的良药。
让人心情愉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阅读、比如美食、比如就是单单的闲着,什么也不做,淡看云起云收,静待花开花落。
1、 不被裹挟的美
哲学家康德认为审美和快乐是在一起的。他把审美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审美是带有一定功力意义的,其次审美也有无目的性的。最后,对于美的判断有客体的主观性。
人在小时候,快乐很容易。一颗棒棒糖,一朵小红花,甚至是邻居的一句表扬,都可以让自己感到快乐。但是成年人的快乐就变得不那么容易,没有追到自己喜欢的人会不快乐,没有买到心仪的包包也会不快乐。甚至,今天没有赶上最后一班地铁,简直糟糕透了,仿佛人生再也没有快乐可言。
快乐,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因境遇不同而变化。
梁实秋爱喝啤酒,有一次女儿带着几罐不同的啤酒让他品尝,找出一种最喜欢喝的再去买。梁实秋品鉴完毕,女儿解开每一罐上面的白纸,露出最喜欢的那一款的商标,竟然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个德国牌子。原先梁实秋一直以为自己爱喝的是某著名品牌。
成年人的世界,经常被标签误导。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判断自己喜欢的是某个品牌还是喜欢它的产品。去掉标签后,面对一样的商品,我们很容易失去判断力。
我们喜欢的美,除了物体本身,还有自己内心的欲望。如果美不被物化,那么美就永远是快乐的。我们不被自己的欲望裹挟,也会多一点生活的快乐。
二、人间清欢的美
《浣溪沙》里写:“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有人在郊外支起了帐篷,一张矮桌,几盏清茶,配上嫩笋一碟,便觉得人间欢愉,不过如此。
美食,具有一种强大的治愈能力。
梁实秋写火腿:“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饭为无上妙品。”人要是遇上自己喜欢的美食,那就是纵有万般苦,一口也值得。满足味蕾的快感,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体验。美食,可以消磨时光,可以慰藉心灵。
美食家蔡澜爱吃猪油,人送绰号“猪油佬”。有人提出食用猪油不太健康,蔡澜回怼:“如果连猪油都没得吃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蔡澜毕生追求美食,认为人有两种健康,一是精神健康,二是身体健康。还自创一说,猪肉的胆固醇就相当于两个鸡蛋,即便不是,餐后喝一杯普洱茶也就可以了。美食的乐趣,就是总有方法来化解,万物有相克,也有相生。
“食无真味,适口者珍”,人生一世,总是要有点喜欢吃的东西,才算不辜负。一餐一饭,深藏人间清欢,清欢,也是一种美。
三、人生友谊的美
梁实秋认为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友谊,是适意人生的一道彩虹,风雨过后,真情不倦。
友谊包括了解、欣赏、信任、容忍和牺牲。友谊是一种美德,值得被赞颂。忘年之交、布衣之交、相识于微时的情谊、构建与危难的真情。友谊的产生不局限于年龄、身份、境遇和立场。
友谊可以浓,可以淡,淡如君子之交。淡,是保持一种距离,让人感到舒服的距离,因为舒服,所以关系可以持续更久。
魏晋名士嵇康不想做官,因为好友山涛离职前举荐自己,而写了一封绝交信。但是,嵇康被钟会陷害之后告诉自己的儿子嵇绍有事情可以征求山涛的意见。嵇康死后,山涛对嵇绍照顾有加、扶持他走上了求学问仕的道路。
真正的友谊因为包容和懂得,从来不会被轻易放弃。能被托付后事的友谊,是为人生的大美,有生的风骨,也有交的珍惜。
马克斯在流亡的途中遇到恩格斯,两人对彼此所持有的为人类奋斗终生的思想所感动。很快便成为了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都把对方看做是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个人。在马克斯长期流亡的生活中,恩格斯放弃了自己的生意,用资金资助马克斯的事业。最后,恩格斯还搬到了马克斯所在的伦敦。两个人经常一起和下午茶,探讨事业和人生。
这样的友谊,是支持和成全也是人生的相遇之美。
美,在甲骨文当中,字形是一位带着头饰的人。古人对美有自己的见解和外化形式,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美,被赋予了更多的定义,美的本身变得宽阔而丰富。物美是因人的阅历而美,心美是因为精神丰盈以后的高尚美。美,仿佛一剂良药,可以治愈一切不平,慰藉人生所有不甘,相信世间总有一种美,是因你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