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的艺术


《提问的艺术》

好的问题远比问题的答案更有力量。


“问什么”包括两步:

第一步,要从问句开始,而不是用阐述或者命令。

问句可以促使人们对问题进行反思。如果只是阐述一个事实或现象,很难引起人们的思考。而如果只是发布命令,不但只会让人机械地接受,更可能引起被命令者的反感,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二步,问一些每个人都会想到的、最基本的问题。

这是一个反常识的办法。因为人们通常觉得,提出一个不易解答的、大家都不会想到的问题,才是提问的至高境界。但人们经常忽视了对一些基本事物的认知和判断。比如大家都在谈创新,但如果你提出“你眼中的创新究竟是什么样”这样的问题,有助于人们走出概念化的表述或空泛议论,而代之以实际且具体化的思考。

“怎么问”包括三种方式:

第一种,封闭式提问。

封闭型提问就是问得非常具体,对方只能正面回答,给出直接的答案。最典型的封闭型提问,是“是非题”,对方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

封闭型的提问在商业领域里最经常用到,尤其是在面对长时间的空泛讨论、没有实质结果时。“我们今天要做什么样的决定?是提高客户保有率?还是交叉销售更多的产品?”提问越具体,越容易从泛泛的讨论中跳出来。

第二种,开放式提问。

这种提问适合在需要深谈的人际沟通中提出。

开放式的问题不能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它需要更清楚的解读,会带来更丰富的互动,因而它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随便回答。

我们总是下意识地以为,和别人聊天时,说得越多,越不容易冷场,越显得尊重别人。但绝大多数人实际上更愿意表达,如果你一直在滔滔不绝的说话,别人插不上嘴,等于剥夺了别人表达的权利,对方就会觉得不舒服。因此你在和别人聊天时,学会倾听,就会使沟通容易得多。

会聊天的人,一定是善于倾听的人。做到这一点就要靠开放性的提问。

“你是如何开始的?”“你们是怎么相爱的?”“你是和谁学的弹琴?”“对你来说最高兴的一天是哪一天?”这些问题都有助于打开话匣子,实现良好的人际互动。

第三种,追问式提问。

沟通不是单方面的事情,它确实需要倾听,但又不能只是倾听。有时候为了发现并且解决一些问题,就需要进行追问。它适合在复杂情况中寻找核心问题时提出,它会帮助你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在很多时候,抽丝剥茧都是一种简化问题难度的办法。

提问的艺术,涉及三层境界:

第一层,好的提问利于建立强大的沟通关系。

如果不想让你和亲友之间的关系衰退,如果想维系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就不要忽视情感性的东西。而通过提问并聆听,能发现对方心灵深处的想法。

第二层,好的提问促使人以反思激励自己。

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通常不善于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但通过“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可以促使自己静思,并带来更有效的行动,成为心底最深刻的记忆。

有些建立在经历基础上的反思,印记会更难以磨灭——你可以这样问自己:如果生命只剩下三年,你会做点什么以改变生活?

这种反思,比面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更具有冲击力,它迫使你更有想法、更有计划性地去完成任务,把每一天都当作余生来度过。

第三层,提问的终极指向是认清自我。

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为什么要这样或者那样,取决于你对自己的拷问,以及你所给出的答案。

《学会提问》

核心观点:

1、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不断提问题

2、学习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会对论证过程提问的过程

3、批判性思维是需要大量地训练、实践和反思探索才能掌握

[知识点: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作者)所谓批判性思维,包括提出一系列相关的批判性问题的意识,以及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并回答问题的能力和意愿。

(成甲)简单来说,批判性思维是对我们思考过程的再思考。]

本书核心内容

第一,每个人都应当学习批判性思维?

第二,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最重要的方法是学会提问

第三,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常见误区,是“眼见为实”

一、为什么每个人都应当学习批判性思维

1、掌握批判性思维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无论总统还是普通人,仍然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别人告诉你要做A,要做B,甚至A和B 是相反的意见的时候,我们需用运用批判性思维,在这些不同的意见中做出独立的明智的决策判断。

2、人的思考过程存在漏洞

人的思考分为两种,也是批判性思维应该运用的两个方面:

一种是别人的意见,别人思考的结果;另一种是自己思考出来的意见和结论。

两种思考方式都会受到大脑直觉系统的影响,存在bug和漏洞。

(关于大脑思考中不靠谱的环节,参考得到音频《思考快与慢》)

3、人会受到细节和案例的影响而判断失误

细节和案例,虽然动人,但是不能作为证据,而且对做出正确的决策毫无帮助。

在选房、选工作、决定和别人是否合作、是否签一个合同等等生活大小决策中,都应该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这些细节和案例。

二、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是学会提问

1、学习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其实是学会对论证过程提问的过程

所谓的论证过程,是由结论和理由两部分组成的。

所以用批判性思维提问,就是既对结论提问,也对证据进行提问。

2、掌握用批判性思维提问,重要技巧是使用清单

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遗漏、犯错误、忘掉的情况,就用清单来保证。

批判性思维的提问清单结构如下:

1、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

2、理由是什么?

3、哪些词语有歧义?

4、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5、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6、推理中存在谬误吗?

7、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

8、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

9、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10、  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

11、  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

(参考得到音频《清单革命》)

三、在学习批判性思维中要注意的重要误区

常见的重要误区:“眼见为实”,忽略了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更重要。

有三方面的信息最容易被忽漏和遗忘:

1、容易忽略的是论证的理由并不是唯一,还有其他可能性

一个论证过程除支持的论据之外,还可能有其他的论证理由,也就是说,理由只是解读这个论证过程的一种可能性,并不是唯一理由,一定还有其他理由。

案例:如何判断老师是否优秀

结论:体育老师很优秀。

理由:他来了以后,球队取得好成绩。

批判性思维:思考其他可能性

有可能是老师来的时机很巧呢?或者有可能是球队的预算提升,球员加大了训练呢?

案例:如何判断一种治疗方法是否有效

结论:阳光治疗法能够治愈忧郁症。

理由:冬天白天短人会抑郁,所以应该多补充光照。

案例:一周之内9个患者7个康复

批判性思维:思考其他可能的原因,同时质疑案例和样本

患者康复的原因会不会是安慰剂效应?也有可能是患者知道治疗法的目的为了取悦医生隐瞒病情?会不会是受这一周天气好转的影响?

在这个研究中,样本数量太小,验证时间太短,整个研究的过程很模糊,更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去提问去质疑。

2、容易忽略的就是价值观假设

一个完整的论证,应该是结论 + 理由 + 价值观假设。

价值观假设:就是人们认为这件事是天经地义的,都不需要额外去说的事情。

当你学会除了对论证过程提问,还对其隐藏的价值观假设进行提问的话,你就开始了批判性思考。

案例:关于吸烟

结论:政府应该禁止生产和买卖香烟

理由:吸烟不仅损害吸烟者本人的健康,也损害在场者的健康

隐藏的价值观假设:当个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是需要集体或政府站出来负责任的。

批判性思维:除了质疑理由,还会从不同意这种价值观假设的角度去质疑,凭什么不允许生产?

案例:关于上大学

结论:没必要去上大学

理由:上大学浪费时间和金钱,

论据:在年收入超过3.5万美元人当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没有大学文凭的

隐藏的价值观假设:获得物质成就比获得智慧更重要的

批判性思维:质疑这种价值观假设,如果认为智慧比金钱更有价值,那么整个论证过程就有问题

3、容易忽略的就是描述性假设

描述性假设是在论证的过程中,有些觉得是理所应当的理由而并不需要说出来。

案例:关于老师和学习知识之间的关系

结论:你能从王老师那儿学到很多知识

理由:他的学生认为她的演讲很棒

隐藏的描述性假设:演讲和学习好多知识有密切关系

批判性思维:是不是好的演讲就能代表能学到好多东西?

如果认同这个描述性假设,那这个论证过程就没问题。如果不认同,就会不接受这个观点。

批判性思维的真正价值在于

1、不是为了挑错、找茬甚至是去批评对方,重要的是帮助我们独立思考,并通过“问对的问题”让沟通交流更高效。

2、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评估别人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评估自己的观点和信念,让自己的意见和思考越来越成熟。

3、批判性思维,让我们有能力反驳一个观点,才能理解一个观点。

金句:

如果我不能比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还能更好地反驳我自己拥有的观点的话,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查理·芒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