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美好的东西,千万不要交给美好的人来保护。——佚名
1.
如何把公众的爱心做成一门生意?水滴筹给出了一份答案。
前天,梨视频的拍客们上传了一则视频,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曝光的视频中,一群自称“志愿者”的水滴筹员工,在全国40多家医院做地推,劝诱病友激活水滴筹账号并发起筹款。
你可能会纳闷说,水滴筹又不能从筹款中抽成,干嘛要那么积极的地推呢?
呵呵,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一方面,水滴筹需要吸引源源不断的用户入驻平台,以博得投资方的青睐。另一方面,水滴筹想要通过贩卖保险等方式变现,离不开巨大的流量背书。
更令人不悦的还在后面。
据拍客们透露,为了筹得更多的捐款,地推员们创造出一套“凄惨故事”的固定模板。有了这套模板的加持,每个求助者的经历“不是走投无路,就是家破人亡”,让人闻之就痛心疾首。
此外,地推员们对求助者的病情描述囫囵吞枣,对捐款去向缺乏监督等行为,一时也引起轩然大波。
“果不其然”,水滴筹很快发出致歉声明。
在表明会严惩这些地推员之余,水滴筹重申了一番的自己价值观——“我们会帮助更多困境中的大病家庭走出困境,看到希望。 ”
听听就好,认真你就输了。
无论水滴筹从事什么样高尚的公益事业,它的底色都是互联网企业。
而企业的第一要义,就是盈利。
这本身无可厚非,只是别忘了,企业在盈利的时候,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这一点,不止水滴筹,很多互联网公益平台都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这与其说是某家公司的问题,毋宁说是这个行业的问题。
2.
当然,在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当下,有平台肯站出来为病人众筹,这毫无疑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但,一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你不能只看初衷。你还得看过程和结果。
以水滴筹为例,一个病情众筹的过程,本身各个环节就充满了bug.
举个具体的例子,理论上,只要患病,无论大小,一个人都可以在平台上发起筹款对吧?
你可能会想一想说,不对,感冒这些小病总不能算数吧?
好,感冒不算,那到肺炎的程度呢?早期不算,那晚期总能算吧?
......
你发现了,在病情的审核上,平台真的没有办法完全制定相关的标准。
这是一个难点。
另一个难点是,富人有没有资格发起众筹?
我的回答是,有资格,但没必要。
说一件事你就懂了。
几个月前,德云社的相声演员吴鹤臣因脑淤血而住院,妻子张泓艺遂在水滴筹上发起了众筹,金额高达上百万元。
吴鹤臣
吃瓜群众们扒出了吴的家境——在北京有车有房,社会也不低。总之,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观众概念里需要众筹的地步。
最后的结果是,德云社发声明称“这是演员的私下行为”,划清界限。而水滴筹也原路退还了筹款,这才平息了众怒。
然而,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特么不就是对富人赤裸裸的歧视吗?
毕竟,富人也有可能因为治疗绝症而被掏空了家底啊!
听到这里,也许你会反驳说,至少作为捐款方来说,人们更乐意首先帮助那些贫困家庭,这总没错吧?
当然没错。问题是,怎么样的家庭算“贫困”?
就算根据国家的“贫困家庭标准4000/年”好了,难道年收入在6000元上下徘徊的家庭就没有资格申请病情众筹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平台上线了统一的病友申请标准,也是不可能公开的。因为这触犯了到了他人的隐私权。
可你不公开,鬼知道这个人是不是个卖惨的富二代?
比起善款被透支,更可怕的,是这个社会的信任被透支。
3.
我知道,今天西门君说了这么多,你一定会觉得我是个杠精。但你得承认,我们普通老百姓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就被“骗”去捐款了。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比如你看到一个瘸腿的老头在那乞讨,好心捐了五十元。结果一回头,他跑起来比一个小伙子还快。
更别提网上那些真假难辨的“卖惨故事”了,好多我都怀疑是病友是专门找抢手写的——一波三折,人残志坚,“他日恢复健康后愿意无条件回报社会”。
你去翻水滴筹上的病友背景,有些雷同得令人不寒而栗。
这些找人包装故事的病友也好,为了业绩各种地推的水滴筹员工也罢,你能说他们是“恶”吗?不能,最多算是“不善”。
然而,“不善者”多了,真正的“恶人”自然也就滋生了。
你想,只要有一个人在骗取众筹费上尝到了甜头,那么很快就会有一批羊毛党一哄而上,然后不择手段地榨取捐款者的爱心。
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一点点透支,那些真正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反而被无辜的拖累了。
虽然我撰文质疑了水滴筹等公益平台的运转模式,但摸着良心说,我是真的希望他们可以平平稳稳地发展下去的。
想要打破病友和捐助方“信息不对称”的天堑,平台还需要做的事有很多。比如,建立清晰透明的监管机制,将善款的最终去向通知捐款人等等。
总之,千万不要打着爱心的幌子去做生意。因为吃人血馒头的人,迟早会被自己给噎死!
作者简介:西门君,前《跑男》一二季现场导演,目前就读浙大传播学在职研究生。公 众 号《西门君不吐槽》。关注我,毒鸡汤管够。商务合作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