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共读《幸福的方法》第六、七章。
幸福无处不在。学习也是幸福的。
沙哈尔教授发现两种学习动机模式—“溺水模式”与“性爱模式”。这个比喻很有意思。我们从孩提时代就被刻在我们脑海里的这种先苦后甜的模式,是我们唯一熟悉的生活方式,然后,“忙碌奔波型”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有吸引力的一种选择了。
让学习本身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是每个学生的责任。但通常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这个独立的学习期后,已经养成了忙碌奔波的习惯。
我和几个朋友搞的启蒙儿童营,就是要让大家快乐学习。
不知你是否有过心流体验?当你全神贯注地学习时,或是专心烹饪、和朋友谈心时、运动时,经常感觉时间一下就过去了,这就是心流体验。
当我们拥有清晰的目标时,为了目标全心全意投入去实现目标时,我们就可能获得心流体验。
幸福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收入或社会地位怎样,我们都应该“全然接纳自己”。
也许有人觉得富人就一定幸福,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可能你累了一天回来刷刷剧,刷刷抖音、微博,你可能觉得很幸福。但一旦你没有了工作,让你天天过这样的生活,你就会觉得空虚,无所事事,便不会快乐了。
我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我们要关注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
怎么样让工作是幸福的呢?首先你要有热情。找到你的使命感。可以用MPS模式找准人生定位,看意义、快乐、优势三者之间的交集在哪里。
比如我就发现了我还是喜欢做跟老师相关的工作,这其实是我小时候一直以来的梦想。所以我们的儿童营就是这样而来的。带着使命感去工作,这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