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生两三事(五):“请回答,2010年”

“2019年在广告专业毕业,2021年转型当初中历史老师,2024年上岸师范类院校研究生,我决定在重回校园前将我短短三年与学生相处的日常写下来”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小时候最崇拜的一类人——大队辅导员兼社团老师,从小被大人们“摆布、控制”。没想到长大后,会奇迹般实现角色转换,我不由得有些飘飘然,开始自顾自地做起学生的“人生导师”“精神领袖”不自觉地想给学生一些“人生建议”。

我没能成为预想中的“精神领袖”,相反我成了给学生提供情绪价值,发掘学生长处的“知心姐姐”。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区里的比赛,我挖掘了一些未来的作家、播音主持、画家,而这些潜能是学生在以往看不到的,甚至在他们口中他们是平平无奇的人。但是自从他们从自己闪光点上找到成就感后,我明显发现他们更加积极向上了。

我也陆续听到关于他们的好消息,林同学在区里禁毒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区同学加入了学校朗诵队并代表学校参赛、叶同学加入了学校主持队、葛同学报名了上海的辩论比赛......

我还发现了值得信赖的书友,有段时间我迷上了《三体》,经过我坚持不懈地挖掘,我成功在任教的各班里找到了忠实三体迷们,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热烈讨论《三体》的细节

让我诧异的是,初二(4)班里有一个长期不听课,成绩很差的莫同学,他是不折不扣的物理迷,他知道我喜欢《三体》后,自告奋勇借了三本《三体》相关的书籍,我也戏谑地称他为“刘慈欣老师”

我最近对学生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苟富贵,勿相忘。”我发自内心认为学生都是闪闪发光的宝石,他们身上的潜力无穷大,只是缺少了愿意挖掘他们身上闪光点的挖井人,而我能否成为这么一个人呢,我期望着,也这样行动着。

2010年我是初中生,我不认为自己的初中生活很生动鲜活,相反我孤僻阴郁,但是成为老师的那一刻,在学生身上我终于可以自信地回应我的青春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