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光
明末清初有位大名鼎鼎的出版家毛晋,他的父亲名叫毛清,据说毛清年轻时是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夫妻俩种十来亩田,整日辛勤劳作,一年收入无几。
有一年遇上多年未见的大旱,田地干裂,禾苗枯黄,夫妻俩整日整夜地在田头踏水车车水,累得精疲力尽。后来,他俩干脆在田头搭了一间简易草棚,吃住在那里。饿了烧一点米饭,或者烙一些面饼;睏了,就在田头草棚里睡上一觉。夫妻俩虽然年轻,但为人厚道,乐善好施。每次休息吃饭时,都要扔一点面饼、米饭之类的吃食到河中,毛清对妻子说:“民以食为天,水中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走的一切生灵,同样也是以食为天的,我们不妨接济一下这些生灵,是积德。”妻子很赞同丈夫的话,所以,每次吃饭,忘不了这些生灵。
这样过了一月有余,旱情不减。一天清早起来,看到稻田里的水已经灌满了,以后天天如此。毛清夫妻俩非常奇怪,那天早晨,毛清起得特别早,从门缝里向外一看,发现月光下水车在转动,踏水车的是一位年轻的少年。毛清心想:这少年是从哪里来的呢? 就要过去拜谢,谁知小屋门一动,那位少年“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人不见了,只是水车的横杆上挂着一顶帽子。毛清拿起帽子细细翻看,那是水獭皮制成的,没有线缝,天然浑成,皮毛光滑柔软。毛清心想:也许是那位少年踏水车时身上发热才摘下的,慌乱中忘在这里。他就拿着帽子在河边呼喊:“小兄弟,你把帽子忘了。”在薄薄的
晨雾中只听得有人在说:“恩公,我是异类,不能与你相处,这帽送给您吧! 你自有用处。”
毛清把此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妻子,夫妻俩当即在水边焚香跪拜,感谢那位少年的帮忙。就在毛清疑惑不解的时候,一阵凉风吹来,感觉有些凉意,他把帽子戴在头上,人忽然不见了,妻子急忙呼喊。毛清说:“我就在你身边,你嚷嚷什么?”说着把帽子摘下,毛清又出现在妻子眼前。这时,夫妻俩才知道这帽子可以隐身。两人猜想那位少年可能是河里成精的水獭,便把这帽子称为“水獭帽”了。
据说,后来毛清用这顶“帽子”,专门到刁钻黑心的财主家盗些钱物,接济当地穷人。村里穷人们的生活日渐好转,毛清自己也富裕起来。“水獭帽”在毛清身边只留了三年,一天夜里,毛清见那位少年来到床前,说:“您的财运只能有三年,以后好自为之。”说完,少年不见了。毛清一觉醒来,知道是梦。起床点灯查看那顶“水獭帽”,竟不翼而飞。以后的日子里,毛清还是辛勤劳作,成为当地有名的富户。这为他们的儿子毛晋从事印刷出版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