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十一!向来是七天长假的十一,疫情之下,我们只能过一个浓缩版的十一(三天)。不为别的,大局为重,疫情之下不给祖国添乱。
翻看了国庆假期的天气,神同步的是十一头三天都下雨,貌似老天也配合,让我们居家安心休息。
之前酝酿过各种过法,就没有想过如此平静如水的国庆。二十年前的国庆假期,我和爱人步入婚姻殿堂,一晃竟然过去了二十年。
结婚时的我一贫如洗,时时让我觉得我是如此幸运!尤其是近些年耳闻天价彩礼,就觉得我的婚礼就是一场梦!
说好了在青岛结婚仪式后,一路旅游回老家再办一场婚礼。印象中,沿途去了南昌,那是我求学七年的城市,在那里见到了师长同学。去宁波,大学一宿舍的兄弟豪振热情地接待了我,让我们俩去普陀岛玩了个痛快。在杭州,那时候的文锐还在浙大读研,一座城市因为有好友的存在而变得无比温暖。在上海,见到了曾经的同事贵凤。那时候的我们穷游,却无比开心,没有什么繁文缛节、也没有过多的世俗想法,一切开心就好!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没有想到一晃竟然过去了二十年。父母在农村,那时候还流行汇款,每每给老人寄钱,都让我爱人寄过去。而她那边的走动,就让我出面。我妈识大体(不会说普通话),每每收到汇款就叮嘱我爸跟我爱人打一个电话,说声谢谢!其实,后来的多年早没有汇款单,电子银行瞬间就转过去了!没有了去邮局取钱的仪式感,可我爸致谢的电话一直保留了下来!生活确实需要仪式感!
我们每年出门自驾游的时候,时不时感慨要是老妈还在世就好了。那么爱旅游的老人,却在我们过得最困窘的时候离开了我们。岳母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退休时曾豪言要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没曾想退休才两三年,癌症复发,留下太多的遗憾。而我们那时候,孩子刚出生,也没有一辆车,就连开车带着老人在青岛周边转转的愿望都无法实现。现如今,条件好了,子欲孝而亲不待。
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中度过,也许是做咨询的缘故,见多了太多家庭故事,越发觉得平平淡淡就是真。
记得结婚时,岳母叮嘱我们两口子吵架别过夜。二十年来,大体没有违背老人的叮嘱。两口子过日子,没有争吵是不可能的。冷战、怄气特别消耗人的精气神。或许我们彼此都缺少这种耐受力,所以很少将负面情绪过夜。
我这人生性懒惰,感谢爱人多年以来的包容,倘没有她那么些年的默默奉献,我是断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看书、写作、讲课的。客家男人的好与不足都是那么鲜明,我们这个年纪的客家男人都被女性宠坏了,在原生家庭几乎不干家务活。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客家家庭的主基调。记得有一回和一位台湾友人聊天,听闻我是客家人,他蛮有兴致地说,男人如果找对象最佳配偶是客家女和惠安女。台湾客家人和闽南人不少,我想他的判断不是凭空产生。而我在千里之外找的对象,能与我此等人匹配,何其幸运。
我这人嗜书如命,消耗是惊人的,看好的书都喜欢往家里搬。虽然,她在图书馆工作,借书比较方便,但我几乎没有凭借这个便利。以我这种看书就爱在书上写批注的人,没法借图书馆的书。于是,但凡看上眼的书,都想买来据为己有。有时买来也做不到一一看完,感谢她就这样纵容我。如果说,买书还只是小钱的话,书房那可不是小钱。书多了,溢出的部分又开始抢占客厅的公共空间。都说,一个男人会下意识找到像母亲那样的女人,好在我年轻时业务不够精进,下意识还占主导。母亲大字不识一个,却对书本无比的敬畏,每每收拾屋子,对待书不敢轻举妄动。感谢爱人包容我买书存书的任性。
结婚二十年,头已白,愿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