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呼兰河传》有感
作者:周游
萧红是黑龙江呼兰人,出生在旧世纪的一个被旧社会旧思想像泥潭一样裹挟着的寂静到连人的哭喊和死亡都发不出任何声音的小村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时代,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种悲哀,对于读者的我而言,在读这本书时我也会感受着这样一种像是被禁锢住身体,将被村里的泥潭溺死却无力挣脱,连喊也发不出声音,发出声音也无人施救,但村里所有人都会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你,站在前面的瞪着眼睛看,看着又比划着,站在后面的踮着脚看,带小孩子的还要把孩子托在肩膀上,生怕错过我死在他们眼前这件事,是的,他们期待我死在他们面前,然后沦为他们明日,后天,明年或临死前也要在回想一遍的精彩记忆。
书中人物团圆媳妇因不像‘团圆媳妇(这来源于人们对好媳妇的刻板印象)’而惨遭婆婆虐待,不出意外的死了!而婆婆因团圆媳妇不像团圆媳妇而管教她,竟还说是为她好!全村人给婆婆出招,跳大神、烧替身、找仙人、吃偏方…当然村民们是让婆婆花钱,然后村民照旧每次在举办跳大神、烧替身、找仙人这些迷信活动时都围在团圆家里看热闹,眼中仍是要溢出来的期待,生怕错过了团圆媳妇的死!有一次倒是并不是很期待团圆媳妇的死了,因为婆婆要在全村人的面用滚烫的热水给团圆媳妇洗澡,村民倒是想多看几次十二岁的年轻小姑娘洗澡哩!人心是何等的冷漠,村民们又是何等的荒谬和没有同情心。本来婆婆是站在别人家门口做观众的,这次却是别人站在自己家看热闹,我想她心里是万分不愿的。人们都想当观众看热闹,却从不愿成为被观众看的热闹。
萧红说她的童年时寂寞的,全书也无不在阐述着流露着这样的色彩。我想,这是萧红在长大后,咀嚼着童年时期的回忆时,品尝出来的情感吧。愈是咀嚼,寂寞越是强烈,强烈到恨不得通过透过纸张去回到童年的时期并将所有的一切付之一炬,或许这样才能让萧红得到片刻的欢快来,当然,欢快之后,仍是寂寞。我不认为萧红的童年时寂寞的,萧红笔下的寂寞,不过是对在腐朽落后的时代里生活的人们,感到厌倦和失望。无论是在萧红逃离呼兰前还是逃离后,全国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就像是蝴蝶看着被粘在蜘蛛网的将被蜘蛛吃掉或饿死的伙伴,而自己却什么也不能做。它不忍心看着这样的残酷的事情发生,于是它慌张的逃离这里,但越是逃离,越是看到更多的同伴被蜘蛛网粘住。那些在蜘蛛网上试图抵抗的,便会过早的引来蜘蛛过来将它吃掉,那些放弃挣扎和抵抗的则被禁锢着,小心翼翼地活着,直到饿死。如果你试图救出同伴,唤醒被粘住的蝴蝶们,那被蜘蛛网缠住的蝴蝶无非有两种可能。其一是被你唤醒后剧烈地抵抗,结果是很快就被吃掉。其二是对你的话全然不理睬,还要咒你不得好死。萧红见的愈多,便愈发的寂寞,终究寂寞的死在了香港。萧红在思想上逃离了蜘蛛网的制约,同她一样想法的还有许多人。倘若萧红还活着,那她不应是那么寂寞了。现在的中国,是一个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崇尚科学的社会,纵然不免还有蜘蛛网的存在,但也不是随处可见的了。社会仍会继续进步,虽然仍会有矛盾和不平等,但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看,社会必将是螺旋上升的。我对此深信不疑。
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对此深信不疑,所以,我感受不到萧红所受的寂寞。
所以,萧红如果还活着,也不应是那么寂寞了。
萧红的祖父是近乎完美的人。他智慧,清醒。祖父的时间线贯穿着书的始终,书中流露出的半是对旧社会旧思想的抨击,半是对祖父深切的怀念。祖父是智慧的,当小萧红在祖母下葬期间开心的天真的玩闹时,让小萧红去后花园玩耍;而不像萧红祖母曾用针给小萧红一个手指被扎出血的教训,更不像小萧红的父亲一样直接给小萧红一脚踢出去几米。祖父会和街上的小孩子们玩一些在大人看来幼稚,但在孩子们眼里却很快乐的小把戏。所以祖父是懂得赢下小孩子的心的。祖父在得知歪嘴子有了妻儿但没地方住后,给歪嘴子提供了一间草屋安身。当粉坊的伙计采了房顶雨后长出的蘑菇给祖父时,祖父会接下,但是因为总担心蘑菇是否有毒,又怕粉坊的伙计伤心,所以会偷偷的扔掉被他人视作好东西的在粉房的房顶长出的新鲜蘑菇;祖父收留了二伯,并对二伯偷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祖父是懂得赢下大人们的心的。当能赢得周围小孩子和大人们的心的时候,那你一定是智慧的。祖父是清醒的,知道腐朽的封建的老胡家终将会霍霍死不像团圆媳妇的团圆媳妇,所以祖父时常念叨着要让租自家房的老胡家明年就搬走,好眼不见便心为净。祖父认为腐朽的封建的社会无法被撼动,所以对此也无能为力,除了让老胡家搬走别无他法。祖父唠叨的话算是一种自保和对环境的妥协。
我在想为什么一直想打破封建的旧社会的萧红,对祖父与旧社会的妥协没有心生不满呢?我想,是因为长大后萧红看到了旧中国的出路—引入科学,用科学打破封建迷信。而祖父看不到萧红长大后才看到的可以拯救中国的叫做科学的出路。所以祖父何尝不是和长大后的萧红一样的寂寞呢,一个是看到出路却难以叫醒沉睡的人,一个是看不到出路的人。但社会是发展的,进步的,在新旧事物交替前夕,到处是寂寞的人。
《论语》提过这样一件事,隐士因‘邦无道’而避世,孔子知‘邦无道’仍然入世。无论是隐士的避世,还是孔子的入世都未能改变‘邦无道’,从结果上看隐士和孔子都未能对国家的现状进行改变,国家依旧是无道的。但孔子仍然去传播着他仁义礼的思想,终也形成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并广泛的传播开来。从孔子在世的时间线上讲,他的学说并未给当时的社会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于他个人来讲是失败的。但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来讲,儒家思想曾并继续影响一代代人,于全人类来讲无疑是成功的。当我们对某一现象不满的时候,抱怨无益于事,逃避对结果也将毫无影响,只有从容地面对,用智慧去寻找出路,即使自己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但全人类会因你的付出而早日找到出路,你的付出于全人类的进步来讲无疑是必要的。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描述的社会令人窒息,我们不会希望生活在那样的社会!但很幸运我们生在了新中国。我们虽生在新中国,但总有很多,思想仍处在旧社会的人。我们如果想要生活在自由的、平等的、法治的社会里,就要对封建的,落后的思想说不,对拥有封建的,落后的思想的人说不。所以,我们要用科学武装头脑,用文学丰富精神。更进一步地,把科学的知识和文学的魅力展现给周围的人,让周围的人加入进来。一只萤火虫的光辉固然渺小,但也可以照亮附近的人的路。一群萤火虫,就可以照亮很多人的路。无数的萤火虫,定就能改造出一个更好的世界。我们不断地改造,不断地进步,从一个进步到下一个进步。死在改造的路上,让下一代们踏着我们的尸体继续前进。理想国纵然离我们遥远,但我想,我们的下一代将离理想国更近一些。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终将会迎来全人类的最终胜利!
于2023年5月7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