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体中都有一个七月,一个安生。看似矛盾,却相爱相杀。
第一次看《七月与安生》,是在马思纯和周冬雨斩获金马奖影后双黄蛋的大半年以后。未曾想,这部电影会让我如此触动。
七月乖巧,安生调皮;七月家庭和谐美满,安生丧父丧母;七月过着大人们想让她过的那种生活,安生则在不断寻找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七月的人生轨迹,就如我们的人生轨迹一样,中规中矩,每一步都是在家长的呵护和凝视下走的,在大人们看来,这样的人生稳定,体面,再好不过了。而我们的心中却总是向往着安生那样的生活,不断去尝试新的生活,探索新的事物,趁着年轻多去几个地方开开眼界,见见世面。就这样,我们一边过着安稳的生活,一边与我们幻想中的生活渐行渐远。慢慢地,我们过着习以为常的日子,波澜不惊,时不时怀念一下曾经的梦,时不时发出一些感慨。但终究,我们不会放下眼前的生活去追求梦中的生活,最多,只是怀念一下罢了。
可是有一天,因为某种原因,安生逐渐安稳下来,七月却去追寻安生当年的足迹。渐渐的,七月成了安生,安生成了七月。然而,孩子的到来,让七月不得不放慢脚步,找到已经过上安稳生活的安生。七月的年龄,最终停留在了27岁,像当年安生所追求的人生那样。
所以,最终,安生成了七月,七月成了安生。安生养育着七月的孩子,用七月的笔名写着小说,而七月,则像安生当初向往的那样,在27岁时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的,只有那过着平静日子的安生。27岁仿佛一个分水岭,我们心中的七月,也在27岁时逝去了,与之同去的,还有那追求自由的梦。
无论是七月还是安生,她们最终都没有过上27岁以前向往的那种生活。生活还是归于平淡,归于一直以来大人们希望我们过上的那种日子。而我们心中的向往,那遥不可及的梦,仿佛也随着七月,在27岁那年,死去了。我们能做的,只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安静下来,怀缅。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伪装着,戴着镣铐。正如七月说的那样,
我们俩都特别爱装,可是你装的不像,真正聪明的人,根本不会让别人觉得自己聪明的,你就是太笨了,老是装腔作势,一点也不会掩饰自己。
有的人装的像,从小到大都是父母眼中的乖宝宝,成绩优秀,听话懂事;有的人装的不像,青春叛逆。可其实都有着一样的梦,都想过着自由的生活。但我们,却只能戴着镣铐跳舞,因为我们背负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角色身份太多了。在家里,我们是子女,是孙子孙女,是外甥外甥女,是侄子侄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走向社会,我们又有着各自岗位的职责。近几年总有“辞职去旅行”的论调,总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可正如《七月与安生》原作中说的那样,
我手里拥有的东西太多,所以我放不掉。
辞职容易,放弃的不过是一个工作岗位。可是,你在家里的责任和身份能够随随便便放弃么?父母随着我们的成长在老去,在大家庭里,我们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再过几年,长辈们的身体状况,小辈们的成长状况,都需要我们去关心。我们逐渐接过了父辈的旗帜,而这旗帜,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放手不管的。
渐渐的,我们觉得自己变得世俗,变得现实。仿佛忘记了当初的梦,但这一切都是无奈之举。我们只能戴着镣铐跳舞,而我们背负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年轻时还可以流浪,再流浪下去就成了浪了。
人25岁之前叫流浪,25岁之后就叫浪。
时光流逝,容颜老去,我们对着一切都无能为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当初的梦,随着七月,永远留在了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