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一封信,来自一位大学后再没见过面的老友,:
最近过的好吗?哈哈,我竟然用了这句客套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信,明明有微信,但是好多话还是要用笔写下来,像曾经上课传纸条一样。
还记不记得,高三同桌时读书累了总会停下来聊两句,一聊就是一节课,然后懊悔莫及。
那天,你问我一句话,你说,高考结束如果我们不在一个地方上大学,不在同样的城市工作,会不会关系就变了,会不会渐渐不联系了。我特别信誓旦旦地说:怎么可能。
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做出那样的承诺,以为所有的关系存在过就是永远,直到事实证明,还没到工作,还未结婚生子,我们就开始渐行渐远,后来我们越来越不了解彼此的生活,我不知道你五一的计划是去重庆旅行,你不知道我的大学计划是继续深造考研。
当然这里没有谁对谁错,我们只是都有了自己的生活。
这种生活里我在为考研泡图书馆,吃饭时有了固定的伙伴,睡前和308寝室的室友聊天,每天都过的匆匆忙忙,抱起手机时还有各种班群里的消息,就这样一天、两天的我便忘了和你聊上一句,就这样,一年、两年的时光都过去。
我知道你也一样,我们的生活都没变,还是在处理各种琐碎的事情,只是你的生活里少了一个我,我的日子里少了一个你。
我们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一起吐糟同样的人,因为那些人我们再也不会谈起,我们不会共同商量攒钱买手机,现在人手一部手机,我们不会再彻夜说起喜欢的那个人,我也不再知道你喜欢着谁,我们不会午休时听同一个耳机、同一首歌,我都不再知道你的歌单里有什么。
朋友圈里,你更的图中有好多张我不认识的脸,我就知道有好多件我不知道的故事,这些我们都无从谈起,生活的精力真的有限,融入了一方的生活,必将从另一方抽出自己的一部分。
现在只是感慨,时间和距离这个东西真微妙,我知道再见面我们可能还会像从前,我也知道再见面已然回不到从前。
这些改变当然与我们自身都有关系,成长使我们越来越能够接受独处这件事情,妈妈常常会问我们,怎么不去某某同学家。总在心里先问自己:去干嘛?玩手机?最后选择还是躺在家里好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好像开始一件事情变得好不容易。
懒惰的我,总是奉行一种思想,需要努力维持的关系不如顺其自然。我们都是不懂得世故的人,太多事情都随心,这也是我们渐行渐远的原因吧。
写信说这些,感觉好丧,只是因为突然怀念起曾经一起翘课、一起迟到、一起吃牛肉面的时光,尽管如此,我们不曾亲昵如从前,但感谢大好的时光有你相伴。
末尾:你的老友
看完这些,勾起了太多的回忆的同时,也让我在忙碌的日子里,静下来想到这个问题:大学后,我们与那些一起奋战、一起诉苦的老友还联系吗?
前段时间给我妈打电话,说到朋友,她说:等你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就会知道,朋友就是这么回事儿,曾经以为多么的要好,到头来不过是以为一场。
这些话她不是第一次跟我讲,以前听到这句话不能理解,觉得他们大人在用自以为是的眼光来评定我们的生活,现在明白大人毕竟是过来人。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是不断地舍弃,然后不断地获取。从小到大,我们不停地在心里无意识的排出一些人,再接纳一些人,像一个容器不断地注入新水的同时,在更换着旧水,而这些,我们从来都不是故意。
大学后,许多老友都不曾联系,大部分都是逢年过节、过生日发个祝福罢了,甚至并未觉得现在的生活有什么空缺,但这不意味着,从此那份关系毫无意义。
因为当某一天我们在马路上路过自己的母校,在深夜里突然睡不着,在搬家时翻开了相册,我们总会想起这些珍贵的回忆,而这份关系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就在这里。
那些老友,原谅我在当下的生活,未曾与你常联系,但是和你好过这件事,此生难忘。当然我也要从此勉励自己,什么样的关系,都需要付出,都需要用心,需要沟通。
如果你看到这里,请跟你好久未见的老友寒暄一番吧,哪怕仅仅是寒暄,也好过淹没在彼此现有的生活轨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