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朋友发文字说,"小时候的中秋是那首背熟的《水调歌头》,长大了的中秋是微信上给家人的祝福亦或一个电话。一个人的中秋,连月饼都不那么甜了。"
突然就想写一些文字,记述我记忆中的中秋。
自幼寄人篱下,如今已十一载。在学校,老师会说,学校是我家,我亦深以为然。住宿求学十余载,每年于家无半年。如今毕业离校一年,感想颇多,不知从何说起,且以节日记之。
去年今日,还在操场赏月,与三两好友畅谈理想未来。虽不至欢饮达旦,亦可称痛快淋漓。而今想来,往后余生,怕难再有那样齐的聚首,那样痛快无隔阂的交谈大笑嬉闹。那时,我们想的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而今,只愿"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希望是美好的,但是我们都知道,那样的双十年华,我们都回不去了。我怕自己哪一天,老了,伤了,忘了曾经我们这样好过,这样约定过。现在科技发达了,拍照什么的都能把那时我们的笑靥保留的很好,但我还是喜欢我们的文字,那样随心,那样优美。照片是可以很好的记录我们的状态,可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小情绪,它如何捕获?文字可以啊!
现如今,拿着那些小学,初中,高中的毕业照,还有几个人,是你记得名字的?你还记得谁,跟你关系匪浅?我反正约摸不记得了,除了同村的发小。但是我的日记它记得,它记得我们几月几日因何争执,几月几日为何结缘……
记忆中的中秋,五仁月饼居多,虽然我从来没数明白有哪五仁。其他的,早已模糊不清。但我的日记里记着,我与弟弟关于月饼的趣事。那一年,集市月饼10元3斤,我俩蹲在摊边称月饼。姑姑让我们自己挑,卖月饼的老板忙着张罗别得顾客,我俩占了一台秤。弟弟使劲儿加月饼,要加到称数字为三,我告诉他,你老师没教过啊,一千克是两市斤。他说,没有啊,教过我能不会算么?我这么聪明。说完哗哗把月饼往下拿到只剩1.5公斤,卖月饼的老板不忙了,看见我俩,跟姑姑说,你家这俩孩子可真机灵,一两多得都没有啊,将来做生意亏不了。
我们对中秋这种团圆的节日并没有太大感触,毕竟中秋从未团圆过。
有时候总想,古人的中秋,他们都会做些什么?是赏月吟诗还是对月思人,是举家和乐亦或为生计愁?
现如今,年是越来越没有年味儿,节也只是形式。说复苏中国文化,传承千年文明。年轻的我们,终归还是力量太小。日益衰亡的传统,名存实亡的节日,我们该如何挽救?说句不好听的,老外的中国节,过得比中国人还中国,实在痛心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