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立?顾名思义,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而且一定要做好,不依赖别人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学会自立,因为自立是人在社会上立足之本,所以只有学会自立,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上生存下去。
人类社会不是暖巢,那里既有明媚的春光,美好的友情和亲情,也有惊涛骇浪一个人能够在社会的海洋里搏击而不至于淹死,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掌握谋生的技术和本领,为了我们个人的明天,也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些家长“重智力轻品德,重成才倾城人”偏颇的教育思想忽视了孩子独立做事,勤劳勇敢等良好品质的养成,无形中使孩子们养成了一些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使孩子丧失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孩子不能自理或懒惰的习惯都是父母给予的,家长的溺爱是孩子缺失自理能力的重要原因,喜欢溺爱孩子的父母,过分的宠爱,是孩子丧失了锻炼自己自我独立的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不仅是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有助于开启孩子的智力,让孩子的人格更加完善。
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一切,让孩子有自理能力,孩子动手做事,是使孩子各器官协调配合,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对孩子的健康非常有利。作为父母,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要给孩子多创造想自己做事的条件,多给孩子有自己做自己的事的机会,不要让你的过度爱心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我们应该从哪几点为孩子提供“自己做事”的条件呢?
1 让孩子做些家务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如何让孩子在未来的工作上表现的更优秀甚为重要,而爱动手的好习惯就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基础。
2 给孩子营造一个他可以发挥能力的环境。
3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动手的过程就是头脑体操的过程,因为孩子在做自己事情的过程中,手的动作必须是要在想到怎么作为前提下才能进行的,是孩子观察,思考等能力整体运用的过程。同时做事时手的动作又会刺激着脑袋运转,从而促使观察,思考的能力得到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就是这样。动手做事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智力得到发展的基础。
4 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劳动。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孩子的劳动意识。还可以让孩子参加集体劳动,作为家长,我们最好培养孩子“集体的是事情悄悄做”,让孩子去帮自己的同学或孤寡老人帮着擦玻璃,洗衣服,打扫卫生等事情找事做,主动做,悄悄做,让孩子成为一个关心他人,关心校园,热爱服务集体的好孩子。
5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庭劳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大人不能事事代替包办,想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可以给他安排一些简单的,具体的事。既要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又要教给孩子一些方法和技巧,要边做示范边指导孩子做对了,要及时鼓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还要让孩子知道做一名值日生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是一种锻炼,是为集体,为社会,为他人做实事的岗位。
6 励孩子说“让我来”。当孩子表示出我自己做我会的时候长,切不可小视孩子,更不能否定孩子,因为这也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自信态度的开始,千万不要扼杀孩子积极性,此时家长适宜采取一些鼓励和欣喜的话,家长给予积极的肯定,会在孩子心中起到强化作用,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意识就不会被削弱,当困难来临时就不会退缩。
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可以激发孩子对家庭,社会的义务感和主人翁意识。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可以从中体会到父母抚养他们艰辛,希望每位父母都放开手,让孩子学会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身为父母,孩子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去做,孩子不会做的事情教他去做孩子能做的事情,告诫他要坚持做,这样孩子才能成为跟得上社会进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