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第一次玩知乎,第一个回答。你的精神支柱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对未来的渴望。
可是,如果未来未可期呢?
石黑一雄获诺贝尔奖的理由是,在他情感力量巨大的小说中,他揭示了我们与世界之间虚幻联系下的深渊。何为深渊?在《别让我走》这本书中,是注定的结局,是无力的呐喊,是楚门的世界。
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甚至略显简单的故事。一个复制人的故事,一句话就说完了,主人公是作为器官提供者被制造出来的,不一样的是,他们最终提供了器官,如期终结。这一点上,很反好莱坞,复制人的故事在科幻作品中不少,《逃出克隆岛》《银翼杀手》《第六日》等等,剧情也大都雷同,提供器官的克隆人,作为战争机器的克隆人,追求永生的克隆人等等,他们虽是克隆人,却最终反抗人类的压制,追求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是其中的翘楚,其黑色朋克未来感和各种超前设定成为了科幻片的标准。雷德利·斯科特的名字你可能感到陌生,但《黑鹰坠落》《美国黑帮》《普罗米修斯》相信很多人看过,就是他导的。
石黑一雄的复制人有什么值得说的呢?事实上搬上银幕的好莱坞版和日版《别让我走》从影视剧角度并不出色,毕竟剧情缺乏张力,更像一部冷色调言情剧,安德鲁.加菲尔德的汤米倒是一如既往的纯情少年感。对于这本书,石黑一雄的笔力本身才是最大的亮点。缓慢而安静的笔调,如书中安静祥和的下午,没有那种日式的阴郁,近乎白描的写法,反而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人物悲情命运的冲击。他们默默承受,安静地躺在手术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捐献出自己的器官,然后安静地死亡。这种对被动死亡的安然接受,或者确切的说,没有一点反抗地被送上脚手架,让人不寒而栗,他比《银翼杀手》和《逃出克隆岛》中主人公的拼命反抗更让人动容,就如原子弹在云中下落,而地面上,孩子们在玩耍,情侣们在约会。
悲剧是什么?鲁迅说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2500年前,悲剧作为一种主流剧种就在古希腊风行,亚里士多德说它的目的就在于让观众在对剧中人的怜悯和命运无常的恐惧中感情得到净化。悲该如何定义?是对现实的无力,是难敌天意。我们觉得悲,是因为你知道怎么努力,结局不会改变,更悲的是,你曾一度以为可以改变。如书中汤米和凯西一度觉得相爱的证明可以延迟终结的到来,却最终只能躺在手术台上。露西老师对十多岁的孩子们说,如果过你们想过体面的生活,那你们必须不折不扣地了解。你们没有人可以去美国,没有人会成为电影明星,也没有人在超市工作,你们的一生早已被规划好了。你们会长大成人,然后在衰老之前,甚至中年之前,捐献自己的主要器官。你们所有人的未来,都已定好了。想要体面的生活,你们每一个人必须明白自己是谁,摆在你们面前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