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看了部电影《达芬奇密码》,两小时50分钟的电影,整部电影不时穿插历史回忆,对于一个对西方文明了解几乎空白的中国人看这部电影,有太多看不懂看不明白。这部电影拍摄于2006年,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看来,故事张驰有度,角色惊心动魄,一点也不逊于现在电影。
汤姆汉克斯这次扮演一位了解历史的符号专家,与《阿甘正传》比起来,气质上不再有那股精气神,那份坚韧与超然。特别看到快要秃顶的头发,几份失落,安慰自己,这本就是中年大叔的形象。在这部电影当中,不得不承认,他是最不出彩的一个,就像一个旁观者看着身边发生的一切,像是旁白,像是摄像机,或许角色本身发挥的余地比较有限吧。当最后镜头,女主角仰头与他告别,俩人靠得那么近,我竟紧张起来,接下来该如何处理镜头呢?很好,好莱坞电影中男女主人公俗套的缠绵之吻没有在此电影中出现,我松了一口气,大叔即没有“莞尔一笑”地走开,也没有热烈地来个大拥吻,大叔只是克制地轻吻了她额头,刚刚好。男女主角辈份上差一辈,如果是耶稣时代,男女有情愫,大胆追求自由挣脱旧笼火辣的爱情是必须的,但当代社会更需要的是男女双方的尊敬,女主角情节安排上是耶稣的后代,更增添了一份不可亵渎的神灵之感。发乎情,止乎礼,额头之吻更为妥当。况且这部电影本身就与爱情无关,导演掌握的节奏还是不错的。
不 过 电 影 也有不 少让人遗憾的地方,场景不少来自于法国的卢浮宫,可是镜头总是近景,色调也是偏暗,一些教堂呈现出的总是阴森恐怖。开头出现的中国建筑大师贝韦铭设计的倒立的金字塔,也没有全景拍摄。对于没有去过卢浮宫,但又想了解的历史绘画的爱好者多少有点失望。拍摄卢浮宫为什么没有全景建筑设计的恢宏气势以及宫内数不胜数的名画的镜头呢?是觉得与整部电影步调不一致还是另有拍摄难度原因?
如果故事发生至知道耶稣的后代就该结束了。可是最后又出现一小段让人迷惑不解的地方,汤姆大叔对着镜子刮胡子,不小心刮出了血,那滴血顺着洗脸池流下,出现三叉的样子。他好像知道了什么,顺着电影刚开始提及的玫瑰线重新寻找,在卢浮宫倒立的金三角下(电影倒是首尾呼应),一位女性坟墓历经几百年安静地沉睡在地底下。没有旁白,故事就这样结束了。难道索非之前找到的不是抹大拉的坟墓,她并不是耶稣的后代,这位符号专家才是耶稣的真正后代?
这或许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