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朱:小太阳的性格应该像猫一样。
桑桑:为什么会借助动物的名字或者性格来形容人的某种特质?
大朱:实际上这是千万年来的奥秘,十分难解,在我看来,我们现今的所有行为都是最原始的一种预设,追溯到最初我们人和动物是不分的,至今,很多动物的眼神专注又警惕,这代表只有人类才能在动物的眼神中体会到这种熟悉感。
桑桑:实际上,没有动物能确认人类的意思,动物与人类之间缺乏共通的语言,其沉默注定了他们与我们之间永远保持着距离,保持着差异,保持着排斥。但因为动物与人类都会有死亡状态,这一刻,它们的生命便与人类生命平行。我们能从动物身上获得不同于其他人类同伴之间所能提供的"互相为伴"的感情,这正是一种人类把自己视为另外一种动物的所产生的同病相怜的感情。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人类具有以符号来思考的能力,而最早的符号却是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也就起源于两者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桑桑:讲到这里,我想起前几天去家教,走到一个小区门口,看到一只毛还没有长全的小老鼠正在四处乱窜,我当时想用镜头拍下这个镜头,前面有一个三岁和八岁左右的一小女孩和小男孩在跑,我怕他们踩到这只老鼠,急忙叫着"有老鼠,小心!"然而,可能由于他们并没有见过老鼠,小女孩吓得摔在它面前,当场哇哇的哭,而小男孩上去就是一脚把它踩死,孩子的妈妈陪着他们围观着这只奄奄一息的小老鼠,我当时喉咙发不出任何的声音,只是想说它并不会伤害你。有时候,当我们人类俞是提升自己以超拔于自然状态,动物的地位就愈往下掉落。现如今我们似乎只会带着好奇心去动物园看动物,或者带着爱心"宠爱"动物,这本质上已经违背了人与动物的关系了,我还记得小时候最爱的就是在夏天傍晚时去抓蝴蝶和蜻蜓,每次抓完以后把它放掉,当看到蝴蝶能站在我身上时,极度的开心!夏天的夜晚萤火虫出现在家门口的小溪边,当我知道把它抓进瓶子里关上一天它就会死,哪怕是给它呼吸空气时,从此,就再也不去抓,只是近近的观察。给村里耕地的水牛一到夏天会被牛虻叮的哇哇叫,我们最喜欢的是把它带到河里冲一个凉,每次注视着它的眼神,感受到的是一种自我认知的忠诚感。如今,这些像是在生活中完全消失了,偶尔在寝室门口看到一只夜猫似乎都会惊一下。大概之前一直不愿意养一只宠物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这种思想的转变把。小时候家里养的那只小胖猫还有那条大黑狗,最后我知道小胖猫最后是病死,而大黑狗是被村里的懒汉给打死煮了吃了,似乎从来没有把它们当成宠物,反而是家里的一份子,它们活动的空间可以是整个村子,晚上回不来家里人急着到处问,村里人见到它们会说这是谁家的猫呀狗呀,大家都清清楚楚。那种日子似乎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