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的这所小木屋是一座装着童书的殿堂,这里有孩子们最爱的乐趣、有他们心中的各种各样的新鲜和未知,有语文和数学没有的欢乐,连接着他们小小的童心和大大的世界。
她是小小的校园里最亮的星。
过了一个暑假,她仍然精神焕发地站在那里和那棵不知在这里守候了多少年的松柏一起,迎接我和孩子们的到来。记得那天,清理完校园,教室,安顿好孩子们以后,我直奔她去。
急急而亲切地打开门,几个孩子探进头来:“我们可以进去吗?”
“当然可以。”
屋里的气味很难闻,可能是长久没开的缘故。用手一拂,书架上也是一层土。
他们跳着进来,像是到了快乐的天堂。两个去年就在这里上过学的孩子,如介绍熟人一般,兴奋而自豪地向其他小伙伴介绍着这里的书。
孩子们拿来一本,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马上有还不知道什么书有趣的同伴围上来,共读,共聊这本书。
就这样,还没容我介绍她,她便接待了我和孩子们。
我们是她这学期的第一批读者,她见到我们好像很开心,孩子们的脚步声、翻书声、小声讨论声、取书放书声,她都不烦感;我们更开心,发现了她内、外俱在的美。
第二天下午,我拿来抹布,利用下课时间把木屋清洁了。
星期三下午,孩子们放学了!
我做好了两小时的准备,把木屋里的书本重新整理摆放。这几天,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 很多文字书和未注音的桥梁书,孩子们看不懂,仍摆在下层,占去空间;反之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绘本却放得有点高,有的孩子不得不踩在底层书架上去取。
二. 有的书同一系列的,这儿放一本,那儿放一本,孩子们读完后不好找下一本。
三. 简装软封绘本由于摆放不当,很多卷角的。
四. 书籍摆放不美观,不整齐。
一个人做这样一项工作,的确有点小难度,好的一点是时间充裕,正好是下午放学,我可以慢慢细致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整理。
还好这样的书架整理起来非常容易,再加上书架多,空间大,便于展示绘本的封面,能让书一目了然,后期孩子们能快速找到想看的书。
先把厚点的文字书放在上层,把注音少的桥梁书放在中层,把绘本放在下面四层,确保孩子们很容易拿到绘本,踮起脚尖拿到桥梁书。
两个多小时,整理完毕。
整齐多了,我对自己非常满意。
周四早上,迫不及待地带孩子们进去。
看到整理过后的图书室,孩子们夸张地发出了惊叹“哇”!
一是给他们讲讲各类书放在什么地方。
二是讲一些借还规则,避免他们乱放。
这些天,这里成了他们的乐园。下课玩累了,也要到里面休息一下,顺便看一看书。
中午,做完作业早的孩子,便问我可以可以去小木屋看书?
我的回答,仍然是“当然可以”!
后来,孩子们干脆不问我了,我们中间有了默契。他们“肆无忌惮”地在小木屋里进进出出,看看书,坐在凳子上翻翻书,聊聊天。
小木屋的门从来不锁,全天开放,孩子们知道。
后来,有家长放学来接孩子回家,有个爱看书的小女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借一本书自己读,再借一本厚(文字)书给你读。”
妈妈笑着说:“妈妈不会读,没有空看书……”
“妈妈,那书很好看的……”
她的妈妈只是笑。
后来,他们要画“蒜的成长”笔记,我无意中,小木屋出现在孩子们的画中……
后来,我们继续每天中午我给他们讲两个故事的美妙“故事时光”,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能打断我们……在小木屋里,孩子们把我围在中间,
他们兴奋地挑着自己喜欢的书,送到我的手里。
一个个小孩子不停地抓起本自己喜欢看的书,跑过来放到我手上,再抓一本,再放到我手上……我手上成了有厚厚的一摞书,越来越重。
他们想让我把他们喜欢的书都能讲一讲。
但是,每天中午我只能讲三本,孩子们下午还要上课,中午要有时间休息。
但是,他们可不想这样,三本讲完后还要让着再讲一本,再讲一本。
如果是讲到了哪个孩子挑的书,他会兴奋异常地对其他小朋友说:“这是我挑的书!”其他小朋友也会有点小嫉妒。
我安慰他们:“没事儿,明天中午,老师刘讲你们挑的书!”
课间,孩子们把书带到了教室,那是一本宫西达也的绘本《永远,永远爱你》。看到我走进来,他们怯怯地说:“老师,您给我们讲讲这本书吧!”
正好上课铃响了。我说:“好的,那等其他孩子都来了,正好你们都听!”
我讲孩子们听。
不同的是,他们喜欢打断我,喜欢跟随意地说自己的想法。
不同的是,他们的眼睛不止是在看,不止是在听,更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不同的是,教室里那么安静,越来越没有人跟我说什么。这让我感觉有点不正常。
不同的是,讲到了最后,竟然有孩子偷偷的擦眼泪。
故事讲完了。我习惯性的让孩子们随便说点什么,他们好像还没有从故事里走出来,没有分享的欲望。
“故事里面的哪个角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说的话,它能够听见,你希望对他说些什么?”我提出了具体的问题,看得出有孩子开始思考。
“良太,你很孝敬,你为妈妈摘了那么大一堆红果子,那得需要多少天呀!”
“翼龙妈妈,你对待良太,比自己的孩子都亲,我很喜欢你。”
……
后面这套书就成了抢手货,图书室里经常有孩子取下来看。
无意中听见有个孩子在一起聊书,其中一个说:“这套恐龙的书,读起来每次都想哭,可我还是很喜欢读。”
孩子的感觉我能理解,故事走了他的心里,书走进了他的心理,善良和柔软被触动。
小木屋,我们的乐园!
201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