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觉得自己啥都不行,或者抱怨老板同事很糟糕,你可以了解一下这个
前几天在APP上看到一个人留言:
职场9年,感觉已经进入瓶颈阶段,尤其升职无望,更是感觉自己心理压力也增加不少。还似乎多了很多牢骚,是自己不够好,还是需要改变更多,又或者应该换个工作,问题很多,年龄也是问题。
不知道提问的小伙伴是不是一直在一家公司一直做着同样的工作,持续了九年。
如果是这样的话,真的会视觉窄化,只看到自己手头的一滩事,而很少去关注其他岗位或者其他行业的动态。
年龄根本不是问题,今天,是你今后人生中最年轻的一天呀。
排除在生活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果工作是唯一的因素,而TA有类似的困惑,我觉得可以通过CD模型这个生涯工具来缓解或者解决自己的问题。
CD模型,有助于解读职业健康度,主要是来衡量人和职业的互动程度,主要通过职业匹配度和个人满意度这两个维度来了解。
当一个人在这两个维度都不高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时常否定自己,或者抱怨老板、抱怨同事、抱怨同事。感觉上面提问的伙伴比较符合这一表现。
CD模型应用的理论基础是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该理论强调的观点是:选择职业固然重要,但就业后的适应问题更重要。人和工作是一个相互适应和改变的过程。
经历职场初期的新鲜劲,其实很多人都会出现和工作磨合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比如说,自己能力不够,面对领导分配的任务,不知道如何着手,或者完成地很费劲,结果领导又不满意。
等到自己觉得基本能胜任手头的工作了,又会发现新的问题。
比如,领导安排了一个任务,你觉得自己听懂了,立马去做,结果领导又大发雷霆,因为完全不是他想要的。
又或者说,经过4-5年,感觉自己一直在努力,却发现每次升职加薪都没自己什么事,遇到急事加班又总是自己,就会觉得收入不合自己预期。
看到同时进来的同事却顺风顺水,心里落差老大了。
这个局到底该怎么破?
回到CD模型,职业本身就是一个交换场。你用自己所有的资源,去换取自己想要的。
想要获得更好的职业匹配度,对应的其实就是组织的满意度。那就需要确认岗位和任务的具体要求,并提升自己的能力。
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辛苦也有苦劳,为啥领导偏偏在记功劳的时候没有自己的份。明明XXX工作懒洋洋的,也很少加班,为啥总能晋升。
可能的问题就是,自己根本没有弄清楚自己的岗位需求和领导的要求。领导布置一个任务,你得找领导确认两三回,还得改两次,别人一次搞定,还把领导没说到的都给想到了。平时多和领导互动,了解领导做事的风格和喜好。这样才能有效完成任务,避免吃力不讨好。
学习该岗位需要的知识,锻炼技能,并刻意练习,将技能提升到潜移默化就能应用。当你做任何任务都轻车驾熟,那在工作中就会觉得很轻松,也能体会到较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完成工作之余,更重要的是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领导和同事一看到某任务,就想到你在这方面有专场,你就容易被看到,也就变得越来越有分量。
当组织满意度高的时候,你就更容易获得升迁,或者调到更适合自己专长的岗位上。
当组织满意度低时,那对你来说只有原地踏步,做着重复的事情,情况变得糟糕时,还可能被解雇。
想要获得更高的个人满意度,那就需要梳理自己,明确什么队自己是最重要的,同时也要进行资源探索,发掘职业全红利。
每个个人经历以及价值观不同,内心认同的重要的东西其实并不一样。时不时的,我们都需要问问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新精英生涯结合当下,总结出了这15个价值观,你可以探索一下,哪三个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自己是否有花时间和精力去捍卫这些重要的价值观?
人们在守住最重要的东西之后,往往会变得赋予勇气,也更积极主动。
提升个人满意度的另一个维度,是获得更高的工作回馈。回馈其实也未必是我们认定的薪水这个唯一的因素。职业回馈包括钱,发展空间和情感及意义。
有时候,一份工作当前的薪水可能很低,但如果你能看得到未来的发展空间,并享受工作本身带给你的意义感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比如说,觉得自己手头的工作对他人有帮助,或者工作的时候有好几个靠谱且关系很好的铁杆朋友。
那样的总体回馈其实远超一份只有高收入,却透支情感和身体的工作。
当自己想要的,组织都能给,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面对这样的幸福时,我们又需要避免一种状况,就是什么都想要。
每个人的运气都是有限的,一方面很幸运,往往在另一方面有所欠缺。
不要贪心什么都要,这样大致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得不到。
与其这样,不如把心思放在最重要的方面,往往会有超出预期的收获。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启发。
如果在职场或生活中有困惑,欢迎关注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