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芳
读完第一本《好绘本如何好》,第二本《教学勇气》我如期跟上,尽管感觉自己笨笨的。
初看到“教学勇气”四个字,心想,教学的确需要勇气。
比如,学校领导要求全年级孩子大量做题时,是选择执行命令,还是选择仅做必要的练习题然后带着孩子多读书?
我选择了后者。
比如,一学期一晒课,而且是高效课堂的课,上还是不上?
我选择了上。无论如何要逼自己一把。
又比如,一年级的小娃娃刚进小学校门,没有了幼儿园的待遇,有些家长不理解,就在群里怨气冲天,老师站还是不站出来理论?
我选择了站出来,毕竟小学不同于幼儿园。
还比如,每一堂课是否有新意?每个孩子是否都喜欢自己?与办公室的同事相处是否融洽?……
可以说,在学校的每一天似乎都需要勇气。
然而初读《教学勇气》,封面上这样一句话引发我的关注—本书建立在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之上:优秀教学不能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
自身完善我还能理解,认为通过多种途径,虚心学习,取长补短,让自己趋向完满。那么什么是教师的自身认同呢?难道是自己对自己出身、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等的认可?
带着疑惑,慢慢走进第一章。这一章共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之背后、教学与真我、当教师失去心灵、启发引领我们心灵的导师、铸造我们的学科和教师的内心”六部分。
细读每一部分,感觉每一部分都直通心底,震耳发聩。
如:好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
反思自己,在平常的工作中,我有这种意识吗?我认同自身吗?认同这份职业吗?说实话,太多的时候是在质疑中让分分秒秒走过了无意义的工作地方。
想起来多可怕!
在解释什么是自身认同和完整时,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
无论怎样,我都是一个整体,这种整体特点能够在朝着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时的内在联系中发现。自身完整要求我识别那些所能整合到我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分辨其中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
读到这儿,我在想,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剖析自己,虽然觉得自己善良、性情温和、心态趋于平和但我也是一个胆小、缺乏毅力,没有定性、心胸还不够开阔、人生格局狭隘等的人,这样的一个人是一个自身完整的人吗?我不完整时,我识别了哪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没有识别,也缺乏识别的能力!
天哪,我与好教师差别有多大!
我没有自我独特性,更多的时候是在掩饰自我个性的工作中进行教学,这何谈优秀教学从中产生!
这样的我原来是我很少甚至是几乎为零的没有注意内心的声音,我有多少时候在独处静思?在沉思默读?在野外散步?在尽可能多的“自言自语”?
读到“教师的内心”时,我以上面的方式问自己,答案是明显的,也是令我心头一紧的!要作为一名好教师,我需要不停地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并认真地接受内心的指引,不只是为了我的工作,更是为了我自己的健康。
读完前两章,我越发觉得恐惧无处不在:一是在自身完善这件事上,我止步不前;二来没有正视恐惧存在的方式。
虽然在读这本书时,感觉有很多地方自己难以消化,然而有群里老师的鞭策和引领,幸福长溢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