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无论做什么事,要先过自己这一关。过了自己这一关,说明你尽力了。如果自己没有尽到努力,而是把选择权交给他人,最后肯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个道理,适用于工作,也适用于做人。
02
工作中总要跟人打交道,有时候,合作对象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容易沟通,偏执得令人崩溃,所以,这时候很容易心灰意冷,就把选择权拱手相让给对方好了,反正看起来,于我的关系也不是很大。于是对后续工作便不再做更多沟通,只做一个二传手,方案我给,结果你定。就这样,原本双方协同发力的工作,最后成了一家之言。最后的结局肯定是片面的、不完善的。
结局好似与自己没多大关系,可是自己经手的工作,最后自己都不满意,这期间花费的时间和看似没有付出的精力,就这样浪费掉了。而且因为这个自己都不满意的结果,让自己的价值显得不那么光彩耀眼了。
其实,只要自己经手的事情,无论责任大小,都跟自己有关,都是在为自己的光芒增添色彩,不注重细节的积累,最终肯定会有损自己的光芒。
所以,做事情,做人,在让别人满意之前,先让自己满意。这体现的是一种主人翁责任感,也是一份尽己所能的努力。
03
最近因为一部书稿的封面设计,跟作者几番沟通无果,作者在自己的思维内跳不出来,总认为自己所想的是对的、成立的。因为他是一个学者,思考的出发点总是从学院派出发,与市场偏离太远。但是无论从品牌传播,还是从市场认知角度看,双方的观点都相差甚远。在沟通中,作者的固执和偏见、自我和偏执、自尊和自负,都一一体现出来。让人无法走近他,他也不愿意走近别人。于是,在一次次僵持之下,竟然有点心灰意冷。觉得既然他自己这样看待自己的作品,那么就随他去吧。
每次设计师设计完封面,虽然我不满意几个设计方案,但是都直接发给作者看。既然他把控力这么强,那就交给他做主好了。结果可想而知,作者对这方面根本不专业,然后提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意见,让设计师也不知所云。
一切都处于胶着状态。
04
最后,还得重新拾起,重新规划方案。当设计师再出新稿时,自己看到就觉得眼前一亮,心中一下子就认定这个方案很好。然后再给作者看的时候,就会加上自己的认知和感受。这样作者也就比较认同了。彼此认同后,再进行细节方面的修改就比较容易了。
当一件事各方都能够达成一致意见时,那种心满意足的感觉是非常棒的。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彼此的沟通都顺畅起来,设计师不再觉得自己的创意被忽略,作者不再觉得自己孤立无援,而自己,也能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05
先让自己满意,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一种尽力的表现。如果自己都不尽力、不认真,那过自己手的东西肯定只能碰运气,而往往碰运气的事情,最终运气都不佳。不佳的运气会让整个环节的每个人都难以愉悦。
做事情,尊重他人,也要遵从内心。如果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就让别人拿主意,看上去是尊重他人的意见,实际上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06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性格的人,但是只要想一起合作共处,就要拿出彼此的诚意。这份诚意不是光听不说,而是在思想碰撞中产生彼此都没有过的新想法、新东西,这才是尊重,才是做事的方法。
有时候遇到一些个性不同的人,难免会心生郁闷。其实反过来想一想,这就是人生啊,只有在不同中寻求相同,求存共异,才能让生活多姿多彩、波澜起伏、浪花点点,否则就太平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