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滴灌淬炼新时代栋梁之材

近日,中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印发,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描绘了崭新蓝图。干部教育培训是关系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国家长治久安的源头工程。当此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入关键一程。

察势明需,方能找准“滴灌”靶心。当前干部教育培训与时代需求之间,仍存在不容忽视的供需错位。一些培训内容未能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前沿课题,陷入“旧船票难登新客船”的尴尬。部分培训方式沿袭“填鸭式”灌输,难以点燃干部深研精思的热情。更有甚者,培训供给与岗位需求脱节,导致“学非所用、训非所需”,宝贵的资源未能精准浇灌能力成长的“干渴之地”。《条例》强调健全基本培训机制,持续提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培训质量。时代之问如此紧迫,唯有以精准识变、科学应变的眼光审视培训实效,方能破解痛点,让培训资源真正成为干部成长的“及时雨”。

精准施策,贵在分类滴灌、靶向赋能。干部队伍结构多元、需求各异,培训必须告别“千人一面”,走向“量体裁衣”。《条例》深刻把握这一规律,明确提出要“分级分类设置培训班次”,强调“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科学设计培训内容”,为提升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根本遵循。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与乡镇科级干部,党政机关干部与企事业单位干部,其岗位性质有别、知识储备不同、实践短板各异,培训内容自然不能“一锅烩”。唯有像“滴灌”一样精耕细作,区分层次、按需施教,将党的创新理论、宏观政策解读与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前沿技能、领导艺术、治理能力紧密结合,才能实现“靶向赋能”,真正解决干部“本领恐慌”、弥补“能力缺口”。

守正创新,激发滴灌内生持久活力。 精准滴灌不仅指向内容适配,更呼唤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深化。新修订的《条例》要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破解传统课堂讲授可能面临的“抬头率”挑战提供了根本指引。沉浸式现场教学、结构化研讨、案例剖析等互动性强的模式更能激荡思维火花。应大胆推动培训阵地向改革前沿、项目现场延伸,让干部在“行走的课堂”中直面真问题、学习真本领。同时,必须把锤炼坚强党性作为精准滴灌的灵魂主线贯穿始终,确保干部在能力提升的同时,政治定力更加坚如磐石。要优化培训考核体系,摒弃“学完即止”的惰性,强化训后成果转化追踪,将“精准滴灌”的效果真正体现在干部推动发展的实际贡献中。

精准滴灌干部教育培训,既是对干部个体能力短板的靶向修复,更是为民族复兴伟业培育堪当重任栋梁之才的战略投资。当每一滴培训的“甘霖”都精准落到干部能力成长的“根须”之上,我们必将收获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永不枯竭的澎湃动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