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常识是,负性情绪源自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满足需求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得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需求。而如果想让别人来满足你,就得说出你的需求。
当你提出自己合理的需求时,相较于被拒绝,得到满足的概率要高得多。科学实验证实了这一点,至于你是否愿意或者敢于向别人张口,那就是你的事情了。
为什么会特别喜欢这段文字,源于我,甚至身边的很多女性,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比如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我们会盼望着对方给我们送礼物,发红包,甚至在对方该到家的时候,还没回来,我们甚至会猜想,对方是不是利用下班的时间去买礼物了。而当对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我们眼里所看到的,是空空如也的双手。我们可能会有心心念念的礼物,曾经给对方说过的礼物,特别期待着对方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送给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并不是这个礼物有多重要,而是,我们把“对方没有在这个节日给我买我想要的礼物”,而赋予了其他的含义,比如你心里压根就没我、我在你眼里不重要、你看不起我、我说的话你当成了耳旁风……等等等等,这些声音在我们的大脑里发酵着,到最后,“我没法跟你过了,离婚”。
前段时间,有个类似的视频在抖音特别火,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跳出女性的思维看待这个事情,原因可能仅仅是对方忘记了。而在我们这里,你忘记了=我不重要。现在我再看,会觉得很可笑,而在当时,恨不得把对方掐死。而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又在多少人、多少家庭中不断上演着。
当今天看着开篇那两段话才明白,我们既然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得到一份礼物(清晰自己的需求),你有没有张嘴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诉求呢?就像刚才说的,但凡我们表达了,得到满足的概率比得不到要高很多,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毕竟我们的生活,都是想更舒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