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喜欢波兰。在我以前的认知中,波兰是一个充满伤痛的国家。二战期间被德军侵占,二战之前还曾被苏联统治,这个民族的历史似乎一直充斥着被欺凌的悲戚,而如今又发展的还不错,让人特别敬佩。
这种想法在我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即使难民潮席卷欧洲,而波兰丝毫不打算接受他们时,我也觉得情有可原。
直到读了这本《邻人》。
这本书讲述的是在二战前后,波兰小镇耶德瓦布内发生的大屠杀的故事。在我曾经的固有印象中,我一直觉得对犹太人的种族清洗的始作俑者是德国人,是纳粹,他们才是唯一罪大恶极的人。但是在这本书中,那些亲手杀死犹太人的凶手,是曾经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波兰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有1600名犹太人居住在耶德瓦布内,但战后只有7人幸存。”
“他们用砖块砸死了雅各布·凯克,用小刀剜出了克拉维基的双眼,割掉了他的舌头。克拉维基在极度痛苦中挣扎了12个小时才死去。”
“虽说是德国人下的令,但执行任务的是波兰流氓,他们使用了最可怕的招数。在极尽折磨和羞辱之后,他们将所有的犹太人烧死在一间谷仓中。”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处在一种极度震惊的状态之下。里面讲述的残暴恶行,极大的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而且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又在不断挑战我的底线。
一开始,书中讲到波兰人讨厌犹太人,是因为犹太人亲苏的态度。犹太人害怕纳粹的种族清洗,于是选择站在了苏联一边;而波兰人担心布尔什维克的共产主义会拿走他们的财产,所以更希望德军占领这里。两种不同的政治倾向激化了二者的矛盾,最终为这场大屠杀埋下了种子。
德军占领耶德瓦布内之后,波兰人开始屠杀他们的犹太邻居。他们把犹太人集中到谷仓,一把火烧掉;他们让女人赤身裸体走在街上,用石头砸她们;他们疯狂的搜查每个犹太人的房子,不放过任何藏起来的犹太人。如果说一开始只是因为惧怕苏联人没收他们的财产而讨厌犹太人,那么怎么会演变成这样一场恐怖的屠杀?
更令人感到费解的是,当纳粹接管了耶德瓦布内之后,他们竟然成为了犹太人的救星。波兰人对犹太人的屠戮,连德军也看不下去了。他们发布通告,禁止这样的暴行再次发生。有那么几次,当犹太小孩儿跑到德军的哨所时才算是安全了。这种荒谬的故事再一次冲击了我对于二战,对于德军的认知:原来他们并不是完全冷血的种族清洗机器,在某些历史片段之中,依然能看到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
“波兰人的‘狂欢’过后,留下了无数身受重伤、气息奄奄的犹太人。”
“此刻,野蛮、嗜血的暴民仿佛接受了一项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除掉犹太人。”
这本书读到一半时,因为里面描述的暴行过于凶残,让我一度对于内容的可信度持有存疑的态度。虽然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犹太人很可怜,但这么暴虐的故事,会不会是假的?整本书都处在这种令人光是阅读文字就感到毛骨悚然的状态中,很难让任何一个和平年代的人不对那个根本无法想象的时代产生任何错觉。于是我开始为书中的波兰人辩白:也许事实并没有那么糟,也许这本书只是夸大其词了,也许作者只是在为犹太人博取更多的同情票。
但当阅读到全书的后半段时,又会再一次被作者陈述的事实击倒。
格罗斯先生不仅没有继续一味地为犹太人喊冤,他甚至也开始分析波兰人展开屠杀的动机。而当年参与屠杀的人们给出的答案,再一次让人感到颤栗。
如果说一开始波兰人对于犹太人的反感,起源于他们亲苏的态度,在纳粹的怂恿之下得到了鼓励,最终爆发于最后的屠杀,那么很多保持中立的居民表现出来的立场则更让人感到害怕。有的人认为德军将会常胜不败,波兰最终将会成为德国的波兰,因此选择屠杀犹太人来讨好当权者;有的人曾经在苏维埃政府手下干活,如今在纳粹面前,为了自证清白,而选择将屠刀挥向曾经的邻人;更多的人则是“乌合之众”,他们只是在战争之中作用极其有限的棋子,因为周围的波兰人都这么做,所以他们也决定跟着一起,而完全不管是非对错。
就是这样一群波兰人,这样一群耶德瓦布内的波兰人,毫不犹豫地将死亡带到了犹太人面前。甚至不需要纳粹亲自动手,耶德瓦布内便再也没有犹太的血液。
1989年以后,耶德瓦布内树起了一座犹太人纪念碑,碑文写道:“纪念1939-1956年间在耶德瓦布内地区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纳粹和秘密警察杀害的约180人,其中包括2位神父。”这块纪念碑若不是在暗示耶德瓦布内没有任何犹太人,就是在无意中供认了战时的罪行。
实际上,杀死那1600名耶德瓦布内犹太人的,不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不是纳粹分子,也不是斯大林主义秘密警察。
相反,如今我们已明确知道,耶德瓦布内镇的居民也都知道,杀死这些犹太人的,正是他们的邻人。
这本书是一月份读书计划的最后一本书,对于历史的真实性有时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对于历史人们应该如何反思,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有何意义。在我们之前,从来没有任何智慧生物的历史可以借鉴,我们的历史发展成什么样子,都将会成为后世可以参照的唯一范本。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人类历史上发生什么事情,世界大战也好,工业革命也罢,都可以看作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实验成功,则意味着人类文明将向前迈进一步;如若失败,则需要从中汲取教训,避免未来再次发生同样的灾厄。
关于二战的书籍浩如繁星,《邻人》也只是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视角。我一直坚信,世间万事本无对错,也许再过千百年,人们对于二战的想法会改变,对于曾经的这段历史又会有不一样的解读。我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拒绝完全相信它的真实,因为过于惨淡的真相会让人怀疑人类存在的本真意义,也会让我对自己的存在感到恐惧。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对这段历史有深入了解的欲望,可以去找来这本书看一看。如果有机会去波兰旅行,也可以去耶德瓦布内逛一逛,看看这座北部的小镇如今变成了什么模样。
关于这段历史,波兰导演瓦迪斯瓦夫·帕西科夫斯基拍摄了一部电影《余波》,但我更喜欢它的另外一个译名《沉默的共谋者》。如果你想找来看看,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帕克,后台回复“邻人”即可获取电影下载资源。
至此,一月份的读书计划算是如约完成了!这个月读完了《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戴上手套擦泪01:相遇》、《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和《邻人》,都很喜欢!
读书计划小组目前已经有4个人啦!除了还没有参与进来的聪怡之外,我也找了星兰和我远哥来做当月的读书推荐!
星兰姐推荐了《这才是心理学》,有理有据教你如何训练批判性思维,据说很好玩;
我远哥推荐了《解忧杂货铺》,“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都正从那个破洞逐渐流失。我不但要写回信,而且要好好思考后再写。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确实是一本不能无视的书嘛。
大概就是这样,下个月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