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小时候弹钢琴的缘故,第一次被问到最想去哪个国家时,我唯一的念想就是奥地利。
2012年我有幸去爱尔兰实习,第二年的复活节假期,和小伙伴乐乐姑娘一起游了欧洲,第一站就来到莫扎特的出生地——奥地利萨尔茨堡。
飞机快落地的时候我已经忍不住惊叫起来,天下居然真有如此绿得不真实的河!那就是萨尔茨河。当年看《茜茜公主》的时候我以为画面被修过,原来巴伐利亚风光真的可以和油画一样……
我们入住的青旅可以说是那次整个欧洲行性价比最高的一家,一晚只要十几欧,规模很大,自助早餐品种丰富得吃到扶墙出去……
当天晚上便开始了迫不及待的夜游。萨尔茨堡是一座小城,路边小店的橱窗里都是一些生动有趣的工艺品。
以及无处不在的莫扎特。
街头的店铺招牌也是很有特色。
接着我们前往德奥交界的国王湖风景区。从未见过如此清澈之湖水!虽然冬季部分景区不开放,但走在美不胜收的山水间,还真是心旷神怡。
时间有限,我们并没有在萨尔茨堡逗留太久,下一站,前往我心中的圣地——维也纳。
首站要去拜访的,当然是梦中的金色大厅。可是到了以后我有点懵了,说好的“金色”大厅呢?怎么变“橘色”大厅了?
步行到正门,发现居然当天有免费的演出,可以进入音乐厅里面看,那还等什么,赶紧弄两张票子先!
距离晚上的演出还有很长时间,我们先去了奥地利著名建筑师百水先生设计的百水公寓。整个公寓几乎没有直角,色彩缤纷,像是孩子们随手画的一幅幅儿童画,妙趣横生。
然后去了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和茜茜公主住过的霍夫堡皇宫。
还绕了很远的路跑到维也纳中央公墓朝拜,很多世界知名音乐大师的墓地都在那里。
晚上回到金色大厅,进入音乐厅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有种“多年夙愿终达成”的感觉,激动得都快哭出来了。其实金色大厅里面并不大,比我想象的小多了。但是真的——金碧辉煌。
从大厅出来,路边找了一家店,吃了“维也纳炸猪排”。味道还是不错的,外焦里嫩,口感非常酥脆。
对了,在这里要友情提醒大家一下:欧洲餐厅的饮用水很多都是收费的,而且不便宜。像我那时候就傻乎乎点了一“瓶”水——6欧多啊!后来才知道,反正欧洲的自来水可以喝,告诉店员要tap water就好了,免费。
眼看着都要四月了,但我们在奥地利那几天一直在下大雪,气温更是达到了零下六七度。
第二天我们去了城市公园和维也纳森林,看到了传说中的多瑙河,不过因为大雪纷飞的,天气阴沉,多瑙河并不蓝,可是依然不影响我那时美好的心情。
这里有两个有趣的小插曲:
和我一起旅行的乐乐姑娘是一个心特别大的人,一路几乎只要一上交通工具她就睡。我就死死地盯着地图,盯着路牌,生怕我们坐过站。人生地不熟的,又不会说德语……
我们在维也纳森林下车的时候,我强烈向她表达了我的不满。她很大方地说:“那没问题啊,下次你睡,我来看着。”我思考了一下,然后拒绝了她……天生操心命,我认了!
雪很厚。走累了,路过一家餐馆,我想进去借用洗手间。一推开门,我却鬼使神差地对店员鞠了个躬,点头示意。
店员一拍巴掌说:“Japanese!”我愣住了,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对他摆摆手:“No, no,no, Chinese.”已经在说英语的国家呆了大半年了居然还是没忘记当年学日语的习惯……
最后聊聊我印象中的奥地利人。
乐乐姑娘比较喜欢浪漫文艺胡子拉碴的意大利男人,我倒是更喜欢奥地利男人。一路上遇到的奥地利男人都是:短发,干净,清爽,衣服没什么褶皱,给人一种利落干练的感觉,看着特别舒服。
奥地利人非常热爱阅读,轻轨上、公交车上几乎人手一本书,很少有人在刷手机,那个场景令我至今难忘。
另外有一点,在我去其他欧洲国家以后,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奥地利人的英语说得真好啊!!!你们是不了解我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痛苦,很多时候都在鸡同鸭讲……而我在奥地利问路的时候,当地人英语好得让我都快要忘记奥地利的官方语言是德语了。
不过有一点我和乐乐姑娘都不太适应——大多数奥地利人表情真的很严肃。可能我们在傻白甜的欧洲大乡村爱尔兰呆久了,见谁都笑呵呵的我们,面对不苟言笑的奥地利人,他们冷漠的表情简直让我们的尴尬癌都要犯了。他们一定觉得我们看上去很白痴吧,没事到底在傻笑什么。但是不得不说,他们对我们的问题都会带着十万分的诚意回答,即便真的不知道,也会帮我们谷歌解决办法。
这是我儿时梦想的国度,空气里都飘着美妙的音符,充满了人文和艺术气息。
上一次去,她银装素裹;下一次,我还想看她笑靥如花的春姑娘模样。
最后我要官方自带吐槽一句:那时候的我,真。心。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