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父母,从接纳孩子的感受开始

文|绿夏  图|来自网络


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和包容

1、

从昨天开始,小孩终于哭闹得不厉害了。连哄带喂地吃完早饭,乖乖地跟着下了楼,只在进幼儿园前象征性地流了点眼泪。

就在前天早上,他还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从起床就哭,打挺、不穿衣服、不洗脸、紧闭着嘴巴不让刷牙、不吃早饭、装咳嗽让请假、被拉着出门时使劲攀着门框不撒手……种种手段使尽,我,竟然,忍住了没有揍他,也没有大发脾气,甚至现学现卖地试图接受了他的哭闹和情绪。

他哭:“我不想上幼儿园!”

我:“我知道了,你不想去幼儿园,你想待在家里。咱先来吃饭!”

又哭:“妈妈,我害怕!”

我:“妈妈知道你害怕。妈妈会陪着你的,下午早点接你!”

还是哭:“妈妈,我不想和你分开!”

我:“哦,我们现在就在一起呀!我们每天都在一起,下午妈妈第一个去接你……”

不知道是我的接受和理解缓解了他的情绪,还是因为已经中班的原因,二宝今天终于有了巨大的进步。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感谢自己的学习。即使没有技术上的进步,最起码在心态上有了很大的调整。

我没有再愤怒地揍他,不耐烦地吆喝他,烦躁地唠叨他。自己都感觉心灵平静很多。

有人说,育儿也是育己。每个为人父母者在内心深处都是一个潜藏着的小孩,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其实也是一场自我的完善和成长。

我们对孩子粗暴,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烦乱不堪。

每个孩子都不完美,也不可能完美。对孩子要求太高,不仅有悖于常理,而且也暴露了大人自己脆弱和充满忧虑的内心。

那些得意、失意、高兴、焦虑、喜悦、悲伤,全都映照在对孩子的态度上。

如果我们总是被那些庸常生活里的事件左右情绪,而不能用一颗纯净、淡然、包容的心对待孩子,又谈得上什么做好父母呢?

《接纳》一书中说:“你知道每个人最喜欢的人是谁吗?原来每个人最喜欢的人是自己,其次便喜欢能够接纳和理解自己的人。”

做一个好的父母,仅仅有一腔的爱是不够的。爱有时候会让我们盲目和纵容,但接受他的感受,会给予孩子安全感,从而让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当他们感觉自己的感受被父母接纳和尊重时,自然会减轻抵抗和焦虑。虽然我们不可能每次都正确地判断孩子的感受,但还是要尽力地去理解并且去接纳他。

2

回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的知识干货分享:

关于“接受孩子的感受”的某些注意事项:

1、只有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的感受的时候,才需要和孩子产生共情。

2、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气和难过。也有的时候,孩子不敢说出理由,因为他们担心在大人眼里,那些理由不够充分。

3、孩子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

4、如果孩子某些话让你感到难过,你也应该让孩子知道你的感受。

5、当孩子处于极度难过的时候,身体上的发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痛苦。比如砸枕头、摔旧纸箱、捏陶泥、大吼大叫等。有一个方法既能让家长感觉舒服,又能让孩子满意,那就是画出他们的感受。

6、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允许他做你不能接受的事情。

7、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他们不开心的时候根本不想说话。这时候,父母陪在他们身边就够了。

8、有时候,当孩子表达强烈的感受时,父母“冷淡”的反应(尽管是“正确的”)也会激怒孩子。

9、父母不要重复孩子对他们自己的负面评价。

10、父母反应过度对孩子也是没有帮助的。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