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金马在币圈金马奖的超级会员群里号召大家看吴军老师的新书——《态度》,并重点推荐了第三章节“对待金钱”。看完以后我的确很有收获,在此记录一下心得。
《态度》简介
这本书由吴军老师写给两个女儿的四十封家书组成,里面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有很多是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如理解并赚取财富、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洞察世界、如何有效学习等等,都给出了诚恳的建议。
先不说内容本身,单是这份浓浓的父爱就很令人感动。
在这些信当中,第20封信《我的金钱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金钱观
自己进入进入币圈一年多以后,的确发现人会变得浮躁。因为币圈离钱太近,有太多暴富的故事让你浮想联翩。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人就会变得焦虑。
但有时停下来想一想,即使有一天自己挣到了很多钱,那然后呢?有时我们容易把手段当成目的,却忘记了当初的目标。
吴军在书中写了这么一句话:
钱这个东西,从本质上讲是物质的媒介,而不是物质本身。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举了美国富豪的例子,美国很多富豪会把大量的钱捐出去,相比之下,中国人和美国华裔在这方面就会差一些。
吴军分析美国富豪愿意大量捐款主要有三点原因:
1. 宗教原因:基督教和摩门教都有着奉献的传统
2. 不希望钱成为后代不工作、不上进的理由: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那一代美国人,由于赶上了工业革命,产生了很多白手起家的第一代富豪,他们有着良好的事业追求和生活习惯。但是他们的第二代,很多成为了社会的废人!因此洛克菲勒、卡内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钱是为了让孩子做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为了炫富和无所事事。因此,他们把大部分财富都捐了出去。
3. 希望钱能够成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比如通过捐款,为自己的族裔和群体争取更多的利益,比如让没有钱上学的人有进入名牌大学学习的机会。
看完上述的分析,让我不禁想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类需求的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人就会开始最求更高一阶的目标。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很明显,那些富豪通过捐款可以更好的满足上图中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求。
诚然,我们现在没有所谓捐款的烦恼,更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可能想着是如何通过炒币赚到第一桶金。但是在我们还没有那么富有的时候,明白了前进的方向和路线,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
钱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而不是最终目标。
要捡西瓜而不要捡芝麻
那如何提高挣钱的本领呢?
吴军在信中给出了一个挣钱的准则:要捡西瓜,而不要捡芝麻。
原因很简单:一个西瓜的重量抵得上200万粒芝麻。做一万件小事,时间成本花得不少,效果未必抵得上一件大事。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更重要的?
联想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的确都是属于捡芝麻的行为:
1. 为了提高抽奖活动的中奖概率,花不少时间去一个一个注册账户薅羊毛
2. 为了抢几元钱的红包,三五分钟一直盯着微信
3. 为了一点折扣,在网上比价比了半个小时
其实相比获得的那点代币或者小钱,自己的注意力才是最最宝贵的资源。
那么如何用节省出来的注意力去拣西瓜呢?
吴军认为:拣到西瓜的关键是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比如同样都是看时间,一块百达翡丽手表能卖10万美元,还经常缺货,而中国生产的一块石英表只需要几十美元。差别在哪里?关键是在于前者把手表做到了极致。
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比人们想象的差距要大很多。
吴军仿照朗道对物理学家的分类,把工程师也分为了五类:
第五级:能独立解决问题,完成工程工作
第四级:能指导和带领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响力的工作
第三级:能独立设计和实现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第二级:能设计和实现别人不能做出的产品
第一级:开创一个产业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能力水平上晋升一级,不仅贡献多10倍,所做的事情的影响力,包括收入也常常多10倍。
因此捡西瓜的关键在于能够让自己承担更高级别的任务,实现Level的跨越!
结语
我现在越发觉得,平时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钻研“术”层面的东西,就是如何赚钱(代币),比如参与菠菜游戏的挖矿、比如研究币乎的点赞规则、比如去薅各类羊毛,却忘记了有时要停下来,看一看自己前进的方向是否正确?
现在做的事情是否对自己的能力提升有帮助?
现在做的事情是否能够积累下复利,对未来产生有益的影响?
真正做到钱为我所用,而不是成为钱的奴隶?
人只有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多关注长远,少盯住眼前,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与君共勉!
结尾
自己也要给孩子写一封信。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