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黄埔军校的学员当中产生了多少位将军或者司令,哪一个最终能够当上黄埔军校的校长?只有一个关麟征。在蒋介石把军权和黄埔系统当作命根子的年代,校长之职他整整兼了23年,直到关麟征接任,在此期间,任何黄埔学生都没有这个资格。
众所周知,关麟征最早其实出自于陈诚的第11师,并且最终与这位蒋介石第一心腹反目,从而脱离“土木系”,自己带出了第25师和第52军的基本部队。随便换成另外一个黄埔生,在后来权势薰天的陈诚之下,如此的旧恶,基本都不会有好果子吃。但关麟征显然是个例外,陈诚亦对之无可奈何,这后面,当然是蒋介石的喜爱和力挺。
不仅如此,身为黄埔学生的关麟征,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曾经把黄埔教官出身的陈诚气得胃出血,并且差点吞并了“土木系”三大基本部队之一的第54军,这简直就是摸老虎屁股。哪怕是胡宗南、杜聿明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如此与陈诚和整个“土木系”为敌,关麟征如此胆大妄为,他的底气何来?自然上面有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第54军在军长黄维的率领下入滇,暂时拨归关麟征第15集团军指挥,有人举报黄维吃空饷(这倒不太可能)。关麟征抓住老同学的事情不放,立即小题大做上报军政部长何应钦。后者一直视土木系为大敌,当即添油加醋呈交蒋介石,结果黄维稀里糊涂就丢了军长之职。
关麟征随即呈请以自己的亲信张耀明接任54军,何应钦照准,然而54军内部的土木系将校集体抵制张耀明,双方关系一度剑拔弩张。关麟征也不是善茬,从起家部队第25师抽出两个团,与54军主力第14师的两个团对调,一副“掺沙子”吃定54军的态度,关键时刻,陈诚受命组建第二期中国远征军,也从湖北来到云南。
陈诚立刻与关麟征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毕竟是黄埔系军队的头号实权人物,最终的结果,是第54军转隶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霍揆彰),当了几个月军长的张耀明被调离,土木系大将方天接任军长。这一回合关麟征虽然落败,但是敢跟陈诚叫板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并且把陈诚也气得胃病加剧。
关麟征是陕西西安人,并非江浙籍贯,何以受到蒋介石如此喜爱呢?首先是东征和北伐时期作战英勇,左腿差点截肢,引起黄埔校长的注意。其次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底,蒋介石被何应钦与桂系联手逼迫下野,隐居溪口期间,黄埔学生关麟征只身前往拜望,深得蒋心。
蒋介石当时挥舞着拳头大骂:“告诉你们同学,何应钦反叛了我。”“你们去当土匪,我当土匪头子”!关麟征立即联系胡宗南等黄埔将领迎蒋复职,由此奠定了他在常凯申心目中的地位。最后是中原大战期间,教导第二师第2旅旅长关麟征,奉命在河南商丘柳河车站附近担任正面防御,正值蒋介石在柳河车站督战。
结果突遭冯阎联军优势兵力进攻,关麟征以“空城计”迟滞了对手的进攻,确保了蒋介石专列的安全,更加受到赏识以及黄埔同学的钦佩,时年26岁。因此,蒋介石从此对他不仅是喜爱,甚至有呵护的成分。后面关麟征虽然兵权不是特别重,但始终没有到过最危险的战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再任“陆军总司令”(这都是何应钦、顾祝同、张发奎这一级别人物的职务)。蒋介石逃离大陆后,多次邀请关麟征去台,但是心灰意冷的关麟征选择了急流勇退,始终避居香港,估计后期受老长官张治中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