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十八中学 沈姗
5月21日下午,王博士,陈蕾老师还有温泉小学的王映蕊老师,中山小学的邓倩倩老师莅临校听了我一节常态课《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初探》。
本节课的设计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五点作图法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涉及对称轴,顶点,与x,y轴交点等知识点)的基础上,设计探究题组让学生在观察图象、研究图象、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不断明确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要考虑哪些要素。
课后,王博士评课时,采用不停提问的形式,让我不断思考反思,每一个课堂步骤面对不同的学生数据是否有更好的课堂决策。
比如以上图片是课堂后测的数据,对于三个选项,正确答案B有80%以上,于是我就随机抽取选B的一个学生讲解选择的理由,抽到学生严,他讲解了最大值为什么取4,表达严谨清晰。然后最小值是怎么取的却没有立刻回答,这时学生杨主动举手,我提问了他,他很快回答对了,而且用了本节课刚探究总结的“距离法”。(陈蕾老师评课时问说,这个学生是我提问的,是不是学霸?其实不是,中等生,但挺爱学我的课,到现在进步很大的一个学生,这节课肯定很认真听讲了)。他们讲解完毕,我随机抽取了一个选C的学生问他是否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并说明。
下面是博士评课,“这组数据怎么处理好?比如现在这张图学生一看就知道B是正确答案。”
“如果是60%对40%,你怎么处理?”(让他们小组讨论后再次作答)
“如果是50%对50%呢?”(我表示不置可否)
“如果B只有20%呢?”(我可能要再细讲讲)
“这三个答案都是老师设定的,是不是还有其他答案?”
(我突然反应过来,是不是可以随机抽几个学生来回答,然后老师不要判断对错,把结果作为选项,让学生选择 ,这样是不是最后检测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情况,“因为根据之前的提问,严同学有可能认为说没有最小值<陈蕾老师评>")
另听完王博士和陈蕾老师的点评,还有以下思考:
1、对于随机抽号:到底一次抽几个?本节课中我根据问题答案的个数,采用一次抽6 个和3个。与一次随机抽一个比,陈蕾老师说:是不是该明确回答的规则,每人说一个。一次抽了6个,其他同学是不是松了一口气,还会不会认真听?(其他同学补充?)
2、对于图片上传:博士认为是个好方法,我也觉得如果写在便利贴上汇总小组结论,比较随机起立回答,应该会更有安全感,但是每次拍照都要几乎把全班的答案都看过去,然后全程我的脑袋都在转,说实话上节融合课蛮累的呀!(没上过的人不知道,继续修炼!)
在图片上传两种答案的处理上,博士也给出了可以投票二次作答深入讨论学习,在六月份松溪送教的课中有做改进,后一篇再写。
3、对于小组合作交流倾听协作力的培养,还需要我在语言上进一步改进,也需要进一步在情感,文明礼仪等上深入培养学生,形成习惯。
感谢团队的指导,定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