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放学回来哭诉,由于天气太热,上体育课时将校服脱了,后来自己的校服便被同学误拿了。她还委屈道:“我一穿这件衣服就知道不是我的!”
是啊,她一穿这件衣服就能感觉到衣服不是她的。校服的款式、颜色、材质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孩子一穿就知道衣服是不是自己的,而有的孩子却连自己的东西都分辨不清呢?
其实当你熟悉某样东西,你对它是有感觉的,哪怕是一件衣服,它上面有你的气味,有你无意间留下的印记,你如果细心是能够察觉的,你如果珍视你手中的物件,你对它也是有感觉的。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总之你是知道的。
我们学习写作时,很多人都说我没有灵感写不出来。这就像有的孩子能从相同的衣物中明显感觉到哪件是自己的,哪件不是自己的。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能从中有所领悟,有的人熟视无睹。这就是灵感的来源。
你如果热爱,自会甄别。于是一件衣服不再是一块遮羞布,而是带给你荣耀的,彰显你力量的服饰。穿上刻有印章的这件衣服,证明你是这所学校的一员。于时这份荣耀的感觉融入衣服。
你由于急于赶去学校,仓促喝下牛奶,不小心牛奶滴落衣前,于是胸前的牛奶渍在提醒着你不会安排事情的后果。牛奶的奶香伴随着心中慌乱流入你的记忆,即便风干了记忆,你也还是会触碰到那一丝凝固后的干渍。
你迎着春风,听着哨声,跟着集体的大队伍围着操场跑步,冒出来的细汗透过秋衣浸染校服,你依然能闻到带有你体香或是汗臭夹杂的味道。
……
这也许就是女儿所说的“感觉”,穿上它就能感觉到不是自己以前穿过的那一件。当然,还会有衣服大小,新旧的不同,但有的孩子就是区分不出来。
我们都知道写作灵感从生活中而来,从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阅过的人中而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你心中所想,你心中所爱,你心中的关注点是什么。
牛顿坐在大树下被苹果砸到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为什么你从房前屋后走过被别人随手扔的水瓶砸到就不能发现个什么,而是火冒三丈叉腰跺脚地非得与人理论个胜负?
假如你心系写作,你所苦苦寻求的“灵感”,将不再是个抽象的名词,而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有趣的人、带给你思考的事以及你心心念念的一处景,哪怕是在你有限认知水平下的碎碎念,终将构成你发现生活、认知迭代过程中的小记录。
写作时有“灵感”是第一步,能否找到突破口去动笔写至关重要。
我问女儿,你既然知道这件衣服不是你的,你有想什么办法去找吗?她说我跟老师说了的,老师说明天再找,先把别人的这件衣服穿上。我问她是什么时候不见的,她说是上午第二节课后。也就是说她有半天多的时间是有机会找回来的,但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找。
我让她将衣服脱下来看一下里面是否写有名字,果然不出我所料,衣服内侧的商标处写有她同学的名字。那么从衣服里标记的名字处着手来找是不是有可能找到呢?
写作亦是如此,明明你有灵感,有素材,但脑子里理不出思路,不知道该从哪里动笔写才好,只有寻找到你要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一切便迎刃而解。
抓住一个点,以小见大,从某个点出发,将你要表达的内容说明白了,你的写作之路便上道儿了。
如何去找到那个突破口呢?
我曾在校服内侧的商标处作标记的时候,告诉过女儿,哪里写有她的名字。她也许是忘记了,也许是被一种委屈难过的情绪笼罩,根本就没去想自己的校服上还有标记。
你看,很多时候,特别是女孩子,陷入一种情绪便会被这些情绪所吞噬,明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突破口就在那里,但你的沮丧懊恼往往会让你失去理智的判断。
我想写文章的动力,在你的写作灵感迸发的那一刻,你理清思路写好框架结构之时,也正是你感性与理性平衡的结点。趁着这个结点来临,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写下第一个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