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迟到的总是你

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迟到于我是家常便饭的事。

上学迟到,上班迟到,聚会迟到。尽管每次都有提前出门,还是免不了迟到。

我试过一些方法,比如,时间调快15分钟。如果你以为这有效果,恐怕你和我一样要失望了。

直到我读到《和时间做朋友》,才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你开始做一件事情,你就面临可能经历各种意外的可能。书中甚至说:即使你做了计划,也无法避免。未来本身就是不可预测的。

明白了这个事情以后,我开始深入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迟到以及如何避免。

我从两个常见场景来分析,分别是上班和参加活动。

场景一:上班迟到

纵观我的上班迟到史,能让我上班迟到的只有一个原因:熬夜(12点之后睡觉)。

熬夜又分为两种:主动熬夜和被动熬夜。

被动熬夜经常由加班引起。这一部分这里暂不做详解,毕竟要聊提高工作效率,又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再来说主动熬夜。这是我发现的一个奇怪现象:即使在不加班的夜晚,我也常常熬夜。作为一个狼人杀爱好者,我有可能因为玩狼人杀太入迷而熬夜;因为流连各种社交软件,我也有可能因为刷朋友圈刷微博刷知乎而熬夜;哦,有时候也可能因为读一些书写一写字而熬夜。

总之,若要主动熬夜,总有千千万万种理由。

鉴于我是一个间歇性拖延症患者,偶尔我也很自律。比如组织阅读和运动打卡的那一段时间,我的整个作息相当规律,心情也很愉悦。

对比下来,熬夜的原因也不过是因为没有目标。进而推导出,我上班迟到的理由,不过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而已。

这里想重点说一个问题,我不想把熬夜、迟到说成是时间管理的问题。我直觉这只有自己的目标有关,时间管理始终是一种方式而已。

想清楚这一点,我对付熬夜的方式就是:给自己找点事做。比如晚上做个KEEP,写1000字,或者看一部电影。并且,在自己决定要做什么事情之后,下班回到家立马执行。

场景二:活动迟到

同样是历史回顾,活动迟到也分两种情况:主动迟到和被动迟到。

先说主动迟到,归根结底,是对活动有一些些抵触情绪。再往前追溯,为什么会有抵触情绪,大概率是内心并没有那么想去参加。

有些人可能会说,既然没那么想,为啥当初你要报名呢?

没什么可说的,不过是焦虑和冲动而已。

以前我很爱参加各类课程、讲座,每当看到课程推文的时候,内心总有一股抑制不住的力量在推动自己:报名,报名,快报名。手快能抢票,也能让自己后悔。有时候冷静想一想,有些课程并没有那么想要参加。至于当时报名,不过是内心的焦虑被击中而已。冲动这个词也就好理解了。就是你觉得很想去。

综上,活动主动迟到的背后,反映的是你因为焦虑和冲动所做的不“那么想”执行的决定。

而应对方法,就是在做决定的时候,冷一会,迟三秒再决定。并且,你需要认识到一件事:焦虑并不是某个课程或者某个讲座可以解决的。

再说被动迟到。

比如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我常会让自己早出门,但仍有迟到的时候。

最常见的是找不到路,资深路痴才能懂的痛。有时候想着找不到路,打车就好了。但是深圳这地儿,随时有堵车的可能。总之,有很多的意料之外。

回到我们前文提到过的:当你开始做一件事情后,计划是没有用的,因为未来永远是未知的。所以哪怕你提前规划好时间路线,你也未必能按规划执行。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做两件事。第一:还是要做计划,并且预留多15分钟。第二:在你的计划外,再预留15分钟。至于具体的数值,可以依实际情况而定。但核心是:有计划,并且要有计划外的计划。

迟到只是一种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更值得挖掘。愿我长久成为不迟到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