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10

元认知能力很重要,那如何提高这个能力呢?那就需要刻意练习。在刻意练习之前,有一点需要反复注意的:要有耐心、要有耐心、要有耐心。之所以说是“刻意”练习,就是因为他需要调动你的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因此一定不会很轻松,也不会很顺利。

1,坐享。

坐享,这种刻意练习有不同的名称:打坐、禅修、内视、冥想等等。这种刻意训练方式非常简单:

找个计时器,定时15分钟以上(以后再慢慢加长);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起初不一定要用不习惯“正确姿势”,但最好“挺直脊背”);

闭眼(有人即便睁眼也能做到);

缓慢均匀地呼吸(不一定要刻意控制);

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呼吸上(别在乎自己走神了,发现自己走神就再回来);

刚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异常缓慢,甚至坐着坐着就睡着了。相信我,每个刚开始“坐享”的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这很正常,不要放弃。根据BBC和Hubbub的联合调查,最有助于休息的活动前三名分别是:1.阅读 2.亲近大自然 3.独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活动无一不是让你安静下来,慢慢把注意力拉回到自身的活动,通过主动地全神贯注,让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现在,已有科学证据表明,坐享这种刻意训练,可以直接增大训练者的大脑皮层表面积,没必要去神化它,秘化它——自然而然的用就是了。

2,兴趣。

虽然每个人的兴趣不同,但是每个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时,很容易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通过进入全神贯注状态而使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全神贯注其实分为两种:主动的与被动的。被动的全神贯注大多数人经常体验,比如读小说、看电影、玩游戏等等,这种全神贯注其实来自于外部的控制。主动地全神贯注,相对于被动的,多出了至少一个维度:专注于提升某个特定的技能。读了一本小说,但是没有引发任何深入的思考;玩了一个游戏,结果永远都是被设计者牵着鼻子走。这些明显不符合锻炼元认知的准则。其实可以用一个比较简单的衡量标准:是否顺利,是否引发你的思考。实际上大多数人最终能够长期保留自己的兴趣,基本上是因为这个正循环被启动了:有兴趣——刻意练习——做的更好——更有兴趣——继续刻意练习。

3,反思。

反思,几乎是刻意训练元认知能力的最高效手段。每天花上十分钟左右,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结果,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从何而来?受到了那些因素的影响?那些影响因素究竟有没有根基,有没有道理?反思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记录。没人能一次就把问题想明白,都需要在一个问题上反复思考,反复琢磨,这时候只有记录下来了,我们才有机会回顾,并知道自己到底在那些细节上犯了错误。反思,不仅是一种元认知能力的刻意训练方式,也是调整情绪的根本。认清情绪来源,并找到解决方案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在调用元认知能力的过程,在这个反复打磨,反复修复的过程中,我们的元认知能力也被逐渐锻炼了出来。

今日得到:

1,通过刻意练习来打磨元认知能力的方法:坐享、兴趣、反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