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似乎丢失了深度阅读的能力。
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我们每天有意或无意都能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这种信息爆炸的情况,好处是我们能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的资讯,还有就是我们能随时查找到我们想要的信息(真的是我们想要的信息吗?)。但坏处也很明显,这些几乎99%都没实质价值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将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吞噬得一干二净,并且让我们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若非真的想提升自己,我想自己还沉浸在碎片式的学习中不能自己,并且认为自己准备的充足的能力应对一切挑战。
采铜的这本《深度学习的艺术》是我开始认真提升自己能力的第一本书。选择这本书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知道以前在知乎啊或者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很多只在我大脑里留下一条小印子,有些甚至痕迹都找不到了,我需要知道为什么以及怎么样去做,才能把那些牛逼的知识记住。那学习一下应该怎么去学习就最好不过了。
这本小册子似的书籍,主要介绍了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的深度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即提问——解码——操练——融合。下面内容为书中内容加查找其他资料加个人思考所结合。
1.什么是深度学习?
采铜认为“就是学东西不只看它浮在表面的东西,而是往深入去挖掘,甚至看到别人所未见的东西”。我觉得他引用的金克木先生的话更精准,“连字带空白一起读”。而按照我理解,直白的说法就是把书中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但也不是说单纯背诵的意思,要远远高出这个要求,我们不仅要把书中讲到的东西记住,还要思考书中无法描述只能通过书中文字侧面表达的东西,并且最终内化成自己的思维,而不仅仅成为记忆。虽然很多人连记忆这一步都做不到。
2.为什么要深度学习?
很简单,但凡想学有所成必须深度学习。什么一万小时理论之类的不多说,两个小例子。古代人写的诗词歌赋为什么那么美,而现代人已经完全不可能写出那样的诗词?因为古代人在这方面不断的沉浸研究,没事就作诗写词,是典型的深度学习状态,自然有流传千古的诗词问世。另外是我自己身上的小例子。小学时候我们镇就组织考试从各小学选出人来统一培训奥数,当时我所在的小学其实很差,我是唯一入选这个奥数班的而且是倒数第一名的分数进去。进去以后我发现自己对这些奥数题目极度感兴趣,没事就看,上厕所也要看,等这个小奥数班毕业考试,我和另一个人并列第一名。但等我上了初中,我开始被其他东西吸引,不再对奥数有莫大兴趣,渐渐就掉队退出初中的奥数小组了。简单说来,意思就是想要学好必须要认真深度的去学习,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如果能培养出深度学习习惯,那应该相对容易脱颖而出了。
3.什么是构建式学习和建构式学习?
举个不大恰当的小例子。如果要教小孩什么苹果,构建式教学会是,看这样圆的,表面红色,符合这样特征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叫苹果。而建构式教学会是,来闻一下香不香?吃起来好不好吃?记住这样的是苹果。构建式的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填鸭式教学,把东西死记硬背式塞到学生脑海;而建构式的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基础地,通过学生自己去探究,在原有知识体系上吸收新知识并同时改造原有知识体系。并不是说建构式在任何情况下都比构建式要好,比方说学古诗词就要死记硬背,显然建构式是一种更加成熟而且有效的学习方法,即使是古诗词也是背诵以后内化建构自身对诗词美的认知然后去学习欣赏更多诗词。
4.如何去深度学习?
通过问题3,我们显然可以得出建构式学习才是深度学习的方法。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毕业以后要学点东西我们会怎么做?我们是不是会这样做1.找一本感兴趣觉得可能还不错的书。2.仔细阅读并做好笔记。3.偶尔复习一下笔记。这样的学习好不好,似乎很少人会去反省,而且问题是能做到2的人都很不错了,更不要说3。跳出来想一下,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不是很构建式?那建构式的学习应该是怎样的呢?采铜提出的四个步骤1.提问2.解码3.操练4.融合,其实也大致对应构建主义里面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具体每一个步骤为什么要有这个步骤应该怎么做,也不是简单描述能介绍清楚,而且真正自学中怎么做好这几个步骤效果如何对我而言仍然是个需要实践的过程。
篇幅也差不多了,其实这个东西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操作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我写文字的能力,目前还没必要更深入的写更多东西。但这篇学习笔记起码是按照这几个步骤去学习去总结的,如果有人看到这篇文章然后就去找相关深度学习的内容去看,那么恭喜你,你也正走在路上,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