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眠是植物适应冬季低温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生理现象。在露地栽培的自然条件下,草莓经过旺盛生长,进入温度变低、日照变短的深秋后,新出叶逐渐变小,叶柄变短,整个植株矮化,新茎和匍匐茎停止生长,即使开花花序也不伸长,表示植株在形态上已进入休眠。
草莓休眠的两个阶段
草莓的休眠分为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两个阶段。自然休眠是由草莓自身的生理特性决定的,只有经历一定的低温条件才能顺利通过,即使外界环境条件适宜也不能生长。且自然休眠要历经由浅至深的过程,随后才能逐渐觉醒。
被迫休眠则是指在满足自然休眠以后,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所引起的休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给予适当的生存条件,即可以打破休眠,使植株进入正常生长的状态。
影响草莓休眠的因素
引起草莓休眠的因素是外界环境条件和植株自身生理状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花芽分化之后,即进入低温、短日照的秋季,有研究表明,相对于低温而言,秋季短日照是诱发休眠更重要的因素。
例如,处于21℃较高温度下,给予短日照也能引起休眠;而处于15℃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给予长日照却只能引起轻度休眠甚至不能休眠。此外,气候的变化使植株体内原有的激素平衡被打破,赤霉素类物质含量减少,脱落酸类生长抑制物质增加,从而能够诱发植株进入休眠状态。
草莓休眠的时期及外观表现
当日平均气温降到5℃以下及短日照条件时,草莓植株便进入休眠期。露地草莓一般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进入休眠期。外部形态表现为叶片变小,叶柄逐渐变短,叶色深绿,叶片平卧,呈匍匐生长,全株矮化呈莲座形。
如何打破休眠?
长日照处理
草莓植株在接受一定量低温后,给予常光照处理(光照时间在13小时以上),能使草莓尽快觉醒转入生长。
具体做法是:
先让草莓在露地接受相当于该品种需低温总量60%以上,然后保温,给予补光。补光方法有傍晚补光;即日落后连续照光2到4小时;半夜补光,即在深夜23是至翌日2时连续补光3小时;间歇补光,从日落到天明每小时照光4到10分钟。照光时,每10到14平方米用一盏100瓦的白炽灯,灯距地面1.5到1.8米。
飙澜处理
飙澜是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内源激素,它可以起到长日照效果。据研究,飙澜处理5到7天可见效,比用延长光照时间打破休眠效果快。飙澜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效果好,一般喷施飙澜时,棚内温度应持续在25℃以上。
飙澜在植株体内持续时间长,因为它是植物的一种内源激素激活速度慢,所以,除了自然休眠期短的品种喷1次外,一般品种喷2到3次,每次时间间隔时间为7到10天。能促使花蕾增多,提高座果率,抵抗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