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学习班的第一个周六,校园里少了往日的喧闹。家在附近的同学大多收拾好行李回了家,宿舍楼里空荡荡的,只剩下零星几个留守的身影。我因为身体有点不适,便也留在了学校,打算趁这清静日子处理些积压的事。
早上在被窝里赖到八点多才起,窗外的阳光透过薄云洒进来,带着点夏天的热意。洗漱完走到食堂,阿姨见我是熟面孔,笑着问:“今天还吃拌粉?”我点点头,看着她麻利地抓粉、加萝卜干、淋上秘制辣椒油,最后撒一把葱花。来南昌这一个星期,我已经吃了五次拌粉,滑韧的米粉裹着鲜辣的酱汁,嚼起来带着点韧劲,总让我想起老家镇上早点摊的味道——或许是南昌与高安地缘相近,连这辣都辣得格外亲切,胃里暖融融的,连身体不舒服带来的沉闷都散了些。
揣着温热的豆浆走进教学楼,教室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推开门一看,是个别的班的小姑娘,扎着马尾,正趴在我们班的课桌上刷题,眉头微微蹙着,连我进来都没抬头。晨光落在她摊开的习题册上,映出密密麻麻的批注,忽然就想起自己中学时挑灯夜读的日子,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年轻真好,连努力都带着股不管不顾的闯劲。
上午的时间都耗在了网络工作室的事上。打开电脑,先把去年的成员考核表整理归档,又对着新拟的工作室方案逐字修改,从工作室建设到活动流程设计,一点点抠细节。中途接到同事的消息,问起之前没弄完的资料上传,又点开云盘,把培训照片、学员反馈表一一分类上传,等忙完抬头,窗外的太阳已经爬到了头顶。
下午继续在安静的教室,开始琢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案例。对着屏幕翻了好几个学校的经验分享,时而在笔记本上画流程图,时而停下来想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哪些功能适合用来布置预习,哪些模块能帮着巩固知识点,偶尔卡壳了就站起来走走,看着窗外空荡荡的操场,风卷着落叶打着旋儿飘过,思路倒也慢慢清晰起来。
等把案例框架搭好,抬腕一看已经晚上八点半了。收拾东西走出教学楼,路灯次第亮起,把影子拉得老长。教学楼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远处宿舍楼的窗户透出零星灯火,像黑夜里的星星。裹紧外套往回走,晚风带着点凉意吹过来,心里挺踏实——这一天没虚度,大概就是独处时光里最好的礼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