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痛苦的吗?
“躺平”、“摆烂”是快乐吗?
“自律”失去了自由?
董宇辉曾在直播时说:
“打游戏、刷短视频当然很爽,但爽完后是极度的空虚;早起跑步、啃专业书当然很累,但累完后是满满的幸福。”
他所说的两种快乐的区别,其实也是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区别。
每当我们沉迷低级快乐,大脑皮层就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一边负罪感累累,一边欲罢不能。
而当我们克服本能的欲望,收获身心的成长,脑下垂体就会产生内啡肽,带给我们持久踏实的满足感
实际上真正自律的人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比不自律的人更快乐也更幸福。这不是鸡汤更不是洗脑,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我在疫情期间,多次上过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教授的线上课。结合他在《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这本书中的精华,我搬砖分享一下四种存在于我们大脑里的“快乐神经”,分别是内啡肽、多巴胺、催产素和血清素。
日常生活工作中,只要刺激这四种神经递质的分泌,就能提升幸福感。
他们和自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逐一分析一下。
1、多巴胺
当你有特别强烈的欲望去完成某件事情、做出某种行为时,你的大脑就会分泌大量多巴胺,驱使你继续追求欲望,并在这个过程中带来快乐和满足。
这本是好事,但人们很多成瘾行为都和多巴胺的分泌有关。比如吸烟、喝酒,打游戏、刷视频。但这些多巴胺很廉价,是个人都能随手获得,还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它,多追求优质多巴胺,摒弃廉价多巴胺。
2、内啡肽
内啡肽可以让我们产生愉悦感,它比较特别,促使内啡肽生成的因素是身体的疼痛,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内啡肽再适合不过。
内啡肽是一种补偿机制,可以帮你隐藏身体的痛苦,让你坚持完成某个任务。如果你经常锻炼或跑步,在不断推动自己超越自我极限,咬牙坚持再多做10个动作,多跑一百米后得到的快感就是内啡肽带来的。奋斗之后的快乐,自律后的愉悦,很多都是源自内啡肽的作用。
保持定期的、有规律的运动,可以促进内啡肽的分泌运动。如果没有成为习惯,只是偶尔动一下,对促进内啡肽分泌的作用不大,只有不断重复这种行为,让它内化成为我自愿的一种习惯时,内啡肽才会分泌。
而那些自律的人,因为持之以恒地运动或做某件事,就会产生持续激荡的快乐,所以,越自律越快乐越幸福。
3、血清素
引发愉悦感的神经递质是血清素。当我们对生活有自主性、掌控感,在人际关系中能感受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力时,都会激发血清素的产生,从而产生幸福的感觉。
自律的人对生活的自主性和掌控感比一般人更强,对他人的影响力也更强,毕竟大家对于自律的人多少有些敬佩,相应的血清素也会更高。
4、催产素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分泌催产素,催产素能够减少压力激素的水平、有效抑制负面情绪,降低防御和恐惧,增进我们对他人的信任。
任何能够增强我们的爱、归属感和信任感的人际互动行为都会促进催产素的分泌,比如拥抱,富有同理心的对话,和亲朋好友待在一起。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好的人际关系和相处,对长期坚持某件事也是支撑作用。
催产素又称“爱的激素”,相关医学研究显示在以下精神疾病患者中催产素分泌异常 :
自闭症、社交焦虑症、社交恐惧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边缘型人格障碍。
总结
自律的人,不是不要多巴胺,而是追求优质多巴胺,长期自律又能带来内啡肽和血清素的产生,所以天然地会更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正如刘润所说:
“当你的努力以天为单位,你会以为成功靠的是运气;以年为单位,你才能看到成功背后的竞争、趋势和机会。”
每年专注一个小目标,十年后你会感谢现在默默深耕的自己。
很喜欢一句话:“选择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选择。”
人生真正的快乐,是在追求内啡肽的过程中,体会到先苦后甜的成就和充实。
自律不痛苦,越自律越幸福。自律的开始是兴奋,有多巴胺的作用,最难的是在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意志力,这一点没有人可以替你完成,
为了更长久的幸福,我们再坚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