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宫保鸡丁烤鱼引发的思考

1

周末闲来无事,约闺蜜欢聚畅聊,吃什么自然是重点。

欢聚畅聊从见面前讨论吃什么开始。定地点、上网搜打分、看评价。

闺蜜最终发来三家店供我选择,都甚得我心(好闺蜜间就是默契,喜欢的口味都一致)。其中一家据说上过某档知名美食节目,点单率最高的是一道宫保鸡丁烤鱼。

毫不犹豫,就这家吧,宫保鸡丁和烤鱼皆是我爱,两者的结合必然不错。

果然不负所望,好菜、好闺蜜,又是一个完美的周末!

2

次日,一特好哥们儿(我和闺蜜共同的好朋友)来电。

“看到你朋友圈,昨天你们去吃饭啦?”

“嗯,是啊。又吃又聊,可棒啦。我们吃的烤鱼,味道真不错!”

“哦?上星期我也吃了一次烤鱼,宫保鸡丁烤鱼,下次你们试试,挺好吃的。”

“哈哈,我们吃的就是宫保鸡丁烤鱼呢!哈哈哈。”

是因为在一起久了口味慢慢变一致?还是因为口味一致,慢慢发现共同点太多,最终成为的好朋友呢?

3

前不久,二十多年未见的同学聚会了(请不要就此猜测我的年龄哦~)。

大多数同学还可看到当年模样,但是二十多年的各自发展,人生轨迹也渐行渐远。

难得的是,那个幼时两小无猜、情义无价的最好朋友,现在依旧可以相谈甚欢。于是意犹未尽后又相约单独再聊。

已不知对方口味,选了家不会出错的大众口碑餐厅。昨儿晚上赴约,有点儿忐忑,怕那留在记忆中的单纯感情在尬聊中终止。

我:“路上太堵,我骑小黄来的,离得不远,还挺方便的。”

她:“你现在住哪儿啊?”

我:“望京啊~”

她:“哎呀。早知你住望京就不选这家了!前段时间去过一餐厅觉得还不错,吃宫保鸡丁烤鱼的,就在望京!”

我惊得拍案而起,“下次,去吃!”

对方吓得目瞪口呆!

我想,我们的友谊就此升华了。



顾仲在《养小录》里面写到,北宋的翰林苏易简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谓物无定味,适口者珍,夜饮吻燥,咀齑数根以为仙味。”

有些人的理解是,食物其实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关乎心意,只要一同吃饭的人对了,哪怕是嚼野菜也味如珍馔。

但我觉得其本意是说,食物本身没有固定的好吃不好吃之分,合乎自己口味的就是最美好的味道。只要是需要的、想吃的,哪怕是吃野菜,对于需要或是喜欢这口儿的人也是甘之如饴。

所以,朋友也不会是一天两天的朋友,一起吃饭的机会也不会是一顿两顿。“民以食为天”,朋友聊天相聚,多以吃饭为主。能吃到一起,自然增多了相聚的机会,也会因为共同的口味拉近距离。



朋友相处如此,对更亲近的人就更是如此了。

我前男友,是一个对吃很讲究,也可以说很挑剔的人。

大家都知道,每一个能坚持健身、长期保持身材的人都是意志力坚强,严格自律的人。我的前男友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这点上,我对他是非常佩服的。

他对自己要求真的很严格。在吃上,他只吃白肉,从不吃红肉(说明一下,他还没达到那种人鱼线、六块腹肌的完美身材,但也是毫无赘肉,结实健壮,穿衣显瘦脱衣有肉)。每次我们出去吃饭,都吃得很健康,但是很多我超级喜欢的菜却都无法点单。虽然食不尽味,但是我承认那时是我身材保持最好的时光。

最后导致分手原因并不是因为吃,但事后想想,不管主因是什么,吃不到一起,最终肯定坚定了分手的决心。如果两人决定在一起,吃饭是几十年、一辈子的事,吃不到一起难道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吗?

前一段时间,一大家子人去加拿大游玩,将近三个星期的时间。同家人一起享美景,真的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然而,刚到加拿大一星期,我就出现了明显上火的情况。嘴角变红起皮,怎么遮也遮不住,又难受又难看,坚持别扭死了。

加拿大的饮食可能确实不适合我们的中国胃,其他家人也或多或少出现了上火的症状。

烂嘴角一周后,居然慢慢好了。本来还庆幸的认为是适应了加拿大的饮食水土,但紧接着又开始起各种大包,简直毁容彻底啊!

其实为了避免旅行途中上火,我们已经带了足够的茶和菊花,正餐也多选择中餐,但仍不可避免各种上火的反应,和在饮食上的不习惯。

当时我就想,再美的景色、再先进的科技、再多的机会,也不适合我,也不选择移民这里。(在这点上,确实是我自己多虑了,哈哈。)


真的不能小看食物的魔力,有时候这最不起眼的小事,能成就一段美好,也能加速放弃的决心。以小见大,以美食促真情,以美食发现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