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评论家张秋生曾经说过:“5岁的孩子倾听安徒生;15岁的少年阅读安徒生;25岁的青年品味安徒生;45岁、55岁的人回味安徒生……这大概就是经典的魅力吧。”今天我们学习安徒生永恒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二、介绍童话和作者。
什么是童话?童话是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的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生于丹麦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但其从小热爱文学,后考入哥本哈根大学。《安徒生童话》被誉为150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地发行出版。
三、快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题目的中心词是“新装”,作者围绕皇帝的新装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
故事围绕新装展开,复述脉络: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展新装—议新装—揭新装
2、你能把文章的内容凝练成一个字吗? 为了得到一件有特异功能的衣服,皇帝上当受骗了。“ 骗”
3、骗子是怎么骗的?他为什么能够成功行骗?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骗子行骗成功因素之一:投皇帝所好
骗子行骗成功因素之二:拥有权势的人,
害怕失去地位,权力,因而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职和愚蠢。
骗子行骗成功因素之三:从众心理
四、品读语言,分析人物
面对骗子,这群受骗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
明确:心理、语言描写刻画皇帝、老大臣、官员的人物形象:自欺欺人,口是心非,愚蠢无知,虚伪
要求:
1、选取最精彩的地方加以赏析
2、抓住动作、语言及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并有感情地读出人物性格
五、理解童话寓意。
1.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虚伪自私。正因为如此,他们一个个都掉进了骗子的陷阱里面。在这个陷阱里要么只能承认自己是愚蠢或者不称职的,要么就只能撒谎。这是一个人的问题吗?
明确:所有人,整个社会的问题。
安徒生说:“这是一个不堪一击的悲剧,谁都能看得出,可是谁都不愿意说,可怕,可悲。”
高明的骗子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上演了一出骗局。是谁塑造了这样狡猾的骗子?
背景链接: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那时的丹麦还是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虚伪、愚蠢、腐朽,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2.为什么小孩敢于说真话?为什么最后老百姓也说出了真相?读一读这些语句。
明确:孩子无私无畏,诚实,纯真。老百姓,无权无势,无所畏惧。
3.谎言被揭穿之后,这个社会为什么依然没有发生改变?
单凭一个小孩是无法改变社会现状的,还需要从上而下的所有人改变。所以,安徒生说他也是写给成年人看的。
4.安徒生说:“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写一个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所以让我们也来想想安徒生写《皇帝的新装》希望成年人来想什么呢?
明确:诚实、无私、纯真、勇敢。
六、寻找文中的夸张与想象,体会童话的特点。
1.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通过重读“除非是”、“每一天每一点钟”“总是”来体会想象和夸张手法带来的讽刺力量。)
2.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转了转”和“扭了扭”都要用连读拖音的方法来表现“夸张”地讽刺效果。)
3.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东摸西摸”中的“东”和“西”要重读;“好像”也要重读,以表现“夸张”的动作,突出讽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