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听过这句话,但不很懂它的意思。这几天在忙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于是偷闲去看了一下。这是文正公曾国藩的一句话,出自《曾胡治兵语录》:“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
细心品味这三句话,当真是越嚼越有味道的。我只想说后两句。
当时不杂,杂是一种状态。混乱,多种多样,鱼龙一水都是杂。当时不杂就是对当下应该一心一意,而不是瞻前顾后。
既过不恋,恋是一种情绪,有遗憾,悔恨,骄傲,留恋,悲伤,快乐等等。既过不恋就是过去的就要放下,不要让它做了包袱。
这三句话在一起,其实是一种很高明的思维方式。就是在做每一个决断的时候,一定是基于当下,单单就目前的各种情况与自己既定的目标之间来做考量,过去了的我们已经处理过,还没到来的情况也不在控制范围之内,那么最好的方案就是处理好当下。
比如说,我们去看电影,发现是一部烂片,那么你要坐下来继续看完还是马上起身就走呢?按照正常的想法,既然买了电影票了,当然应该是看完。但是我们也没有想过,来看电影是为了放松,既然是烂片,我们看完也达不到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将接下来的时间浪费在了之前买票的错误决定上,这是不是离我们的既定目标越来越远了呢——本来我们或许可以用这个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或许能达到目的的。
经济学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怎么说?就是你以前为一件事花进去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是沉没掉的,不应该影响你当下这一步的决策。但是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却很容易就陷入经验为主,纠结于过去所做决定,努力的误区中,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的被过去的东西绑架了。
就像有人写的一段话——“很多时候,我们在重组自己的偏见时,还以为自己是在思考;在重复以往的错误时,还以为是在坚持梦想;在消极荒废时,还以为是在放松;在伤害别人自尊时,还以为是直率;在故步自封时,还以为是在坚守;在随便放弃时,还以为是在选择;在喝得酩酊大醉时,还以为是豪爽;在不思进取时,还以为是低调。”
学会放弃自己的过去,放空自己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