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讲了我们看待问题的两种思路。一个是阿德勒的目的论,一个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
我们之前的人生,似乎总充满了遗憾,甚至有伤害、有阴影。
原因论把过去当作现状的原因,认为今天就是过去的坎坷造成的。
当下是被过去塑造的,并且无法改变,过去已经无法回去。
而目的论告诉我们,过去作为主体,它并不能带来什么,也不能影响什么。
影响我们的是我们对过去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我们对过去的赋予了决定性的地位。
但是现实中矛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因为过去坎坷磨难,导致今天失败和悲伤。有人逆风翻盘,有人在磨砺中成长。这个怎么解释过去就决定了,现在呢?
历史没有意义,是我们赋予了它意义。赋予它怎样的意义,在于我们内心。
痛苦也罢,快乐也罢,我们赋予了它积极或消极的意义,来为我所用。
这就是阿德勒的目的论。客观固然存在,就像18度的水,你喝它是凉是温,还是在于你主观的心境。
你的过去并不决定你的现在,你是先有现在的结果,再去找过去来承担糟糕的现在。
一切都可改变,在于你自己。
这种积极的心态正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不在过去的事情上找原因,不逃避今天的改变的勇气。不让已经发生的命运决定了当下的自己。
相信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可改变。放弃历史给我们的沉重负担,我们才能在当下拥有幸福的可能。
沉浸在过去的伤害当中,对今天没有任何的帮助。无论是原生家庭,或者曾经经历过的他人伤害,或者曾经的命运坎坷。所有这些都不能够限制了我们今天的、当下的快乐和幸福。
把原因论放下,目的论提醒我们,要过积极的人生,过去不能决定当下,未来也不该被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