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学习了朋友对即将到来的新教材的推介。
整体来说,新教材的话题更加集中。从第一单元的问好,到第二单元的个人习惯养成,再到第三单元的朋友,第四单元的家人,包括后面的校园、学科、社团,每个单元的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生活逐渐展开。可以预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的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向人文、社会、情绪等各个角度蔓延。
新教材的每个单元的第一部分将单元目标清晰的罗列出来。这样避免部分老师不明白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仍然把每节课撕碎成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同时SectionA部分更加注重听的内容。听力活动设计更加全面,层级化设计更加符合循序渐进提升听力的目标。听力过程中加强了表达的训练,实现听说融合。新的亮点在于,SectionA还融入了了语音知识。这是比现行教材更好的部分。避免我们教学中没有专门的音标教学而导致很多同学学习了哑巴英语。同时我们也要考虑,随着语音教学的增强,我们一线教师的口语是不是也要跟上?我们的语音知识以及自己的口语是否达标。
第二方面,阅读仍然是sectiin B的重点,但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结合了图文,思维导图、电子邮件、海报等多种呈现方式。一来避免了阅读的枯燥感,二来进一步增强对新课标中“听说读写”传统技能之外,第五种技能“看”的强化。更加强调学生不仅要通过文本获取信息,更要通过图片等媒介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也预示着未来的测试中很可能会增加相关的考察方向。读后活动的设计也更加丰富,强化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或者图表获取篇章结构的能力,而不仅仅关注文章的细节内容理解。从顶层设计上对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行了提升,但同时对老师们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些老师十年二十年不变的找知识点,如果在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导致考试就失败,然后埋怨学生的恶性循环。
同时,每个单元的结尾还增加了project内容,而现行教材中这部分一般设计为写作。通过研读peoject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教材设计者通过这个环节希望老师们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实现项目式学习。而不是仅仅把项目式学习这个概念当成一种噱头来写论文。输出的方式可以是写作、可以是研究报告、可以是演讲等各种形式,重点强调学生的输出而不是限制死它的形式。尤其是说的输出,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罗辑思维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在新教材中,直接把assessment放到了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之后对自我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将教学评一体化放到教学环节中,避免一些老师不知道如何设计课堂评价量表。可以看出教材设计者的煞费苦心。
同时,新教材中更加强化了中国元素,比如在乐器中加入了二胡,在第二单元就重点介绍家庭,在中华文化中,家的理念才是民族的核心。同时,外国人减少了英美人的出现,增加了拉美和中欧国家的小朋友,也能看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导向。
新教材更加强化了听说的时长,也进一步提高了阅读的教学要求,从顶层设计中对一线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到实践中,我们的老师能不能理解教材改版的设计意图,可能有些老师仍然会以为这次教材改版只不过是更换了教学内容而已,继续穿新鞋走老路,这样就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