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级6期肖巧风,坚持第523天原创分享,第五期挑战每周3次。
同龄人之间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模仿性,比如,如果看到某一个同学跟老师对着干或者跟父母唱反调,有些孩子就会模仿这个同学的行为,对老师或者父母产生一定的对抗情绪,进而出现更多的叛逆言行。
不良的社交因素,也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同辈群体或者是相近的群体相互认同与转化作用非常大。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不良英雄主义,如爱出风头,喜欢表现自我,爱唱反调等都可能潜移默化的影响模仿性比较强的孩子,容易使他们形成叛逆心理。因此作为父母要注重引导孩子去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分辨不同性质言行的社会责任,多留意孩子平时所交的朋友,多了解他们日常的活动规律和表现,让孩子学会正确交友,完善自我。
为什么孩子会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社交因素的消极影响呢?
第一,是他们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自卑心理在作祟。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总是渴望得到同辈的认可和接受,缺乏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所以这会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同辈的负面影响,如果在同辈中有人有着强大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那么这个人仿佛就是最有“魅力”的。换句话说,自我怀疑的孩子会在同辈中寻找自己缺乏的东西。
第二,缺乏正能量的成人作为榜样。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在家庭成员之外与其他人建立一种积极关系,从而使情感更加健康的发展。如果孩子缺少成人榜样时,他们就会在同龄人中寻找那些"领导者"。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心理发展的不平衡,这会使孩子完全受制于自己所选的朋友,任凭那些朋友的"摆布"。
第三,父母的关系不好,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显然会想逃离充满争吵和矛盾的家庭。家庭越不和谐,孩子就越容易受到同辈的消极影响,这样孩子对父母的不满就转换成与同辈一起进行了破坏和粗鲁行为。
如果孩子总是和不好的朋友在一起,那么朋友父母就要明白,这是孩子内心出现问题的迹象和征兆。
问题是转机也是契机。青春期的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一方面依赖父母,一方面又想要独立。所以,在孩子遇到这样的问题时,父母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倾听并认同孩子的苦恼,感受到他们的感受,承认他们也有他们很难作出决定的时候,乐于倾听那些父母未必赞同的事,而且以好奇、包容的态度,在倾听的过程中,能够听到孩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听到他在乎、渴望、期待、看重的。听到他情绪情感的需求,听到他的非言语肢体的动作,他的观点等。倾听过程中的沟通能够帮助孩子独立思考,相反如果家长跳到忠告者的角色,孩子内心的天平就会倾斜,不但会让孩子对家长紧闭心门还会增强"小伙伴们"在孩子内心的影响力。
促进问题的解决。教给孩子一些重要的应对技能,让孩子在解决问题时处于主导地位,因为做家长的不能时时处处时时在孩子身边,这样在以后孩子做决定的时候,就能独立、透彻的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当看到其他孩子对自己的孩子不够友好时,或表现的比较专横霸道时,父母一般心里会十分难受。如果发现自己孩子在和朋友相处时有这样的情况,可以帮助孩子练习,如何做出合理的应对,比如“我们上次玩了你喜欢的游戏,这次我想玩我喜欢的”。并不是孩子都建议朋友处于主导地位,所以要和孩子讨论这种现象,这时候我们可以问孩子:"和他在一起时感觉如何?"并给孩子这样的建议:"如果你大多数时候都感到很糟,你先不要和他走得太近,或许你应该多和那些能融洽相处的孩子在一起,你感觉呢?"
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一般作为父母的都是站在上位者的姿态对孩子教导指导,往往孩子就慢慢的就不愿意跟父母敞开心扉,不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允许孩子和父母的意见不同,这样能够促使他们独立思考,父母希望孩子能自主思考,不屈从于同辈的影响,但是同时又希望他们听话,受父母自己的影响。如果孩子在家的时候独立思考的意识不被看重,那么他与朋友相处的时候,很难突然有强烈的自主思考意识,往往就容易顺从别人或者是盲从。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跟孩子互动的方式,就是孩子跟世界互动的方式,就是世界对待孩子的方式。
二、读书分享
持续每日阅读第498天,有声打卡第494天,专业提升学习第212天
三、健康打卡8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