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光旅行到人类4万年前的早期活动中。魔法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即使黑暗寒冷,人类依旧想着赋予世界更多的意义。从冰河时代转向更温暖的气候让人们拥有更多的物质,如何驾驭这些物质以及能量就成为了魔法的工作,而在那个时期宗教和科学只是魔法的补充。虽然人们已经登上了月球,但是对于月亮的观测早在2.7万年前已经是魔法师很平常的工作。他们会详细的将观测结果记录下来,并且加以利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魔法喂养了宗教和科学。
人类对生死和健康问题的思考一直是魔法的重要主题。美索不达米亚的魔法师“阿施普”在教导人们如何摆脱幽灵的时候让他们挑选吉日清洁身体,还要去草原上用棕榈叶扫出一片土地,并且在陶坑里取一些粘土作为疾病的塑像,之后给它穿上衣服,用食物供奉,还要立起香炉焚烧杜松,念复杂的咒语,之后把疾病塑像绑到树上。现代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复杂做法是心理学的一种手段,让人们确信通过这种方式疗愈。如果从科学角度分析可能那些药草才是治愈疾病的关键因素。
在早期城市文化中魔法这一重要的链条维系着城市的扩张与发展。对诸神的崇拜让人们直接参与到魔法世界。几乎每一片区域都有自己的神庙,里面供奉着某一位世系的神灵。神庙会被建在城市的高处,远离普通人的世界,人们需要爬上高台的阶梯才能到达。神庙里总是氤氲着乳香,没药,松木,雪松,杜松,黄连木树脂的香气。一般在神庙的北面还会有一个深坑里面排着管道,管道内壁涂着沥青,在祭祀的时候人们会把某种未知的液体供给神灵。
在美索布达米亚的第一个官僚制度文化就与神庙有着密切的关系。神庙里的泥板刻着楔型文字,记录着与经济或其他方面有关的知识。在尼尼微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里有2万多块这样的泥板,这些来自古巴比伦或者新亚述帝国时期的古老记录对于现在人们研究文字的起源也有重要价值。威索布达米亚的文化与泥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处于河流冲击的潮湿土壤地区,这里的神也扎根于泥土之中。虽然不同的神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名字,但是都可能是掌管天空,月亮或者水。神明都来自自然之中也拥有着自然的力量。
公元前3000年《吉尔伽美什史诗》里的国王跟神明是同一个名字,当时人们可能已经在思考凡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在神的谱系里有一些等级,妖魔和精灵有好有坏,而人是用神灵的血液身体与黏土混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他们要向神提供食物,衣物,用祭奠赞美他们。而神则能够帮助人类的国王健康,吉祥,让他拥有的土地更加丰饶。人们制作神明雕像时会用一种仪式赋予他“开口的能力”。魔法师可能就是传递信息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