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刚上映的新片《何以为家》,心情十分复杂。这部由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影片荣获了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以及凯撒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受到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高度赞誉。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剧中的主人公赞恩是导演从黎巴嫩贝鲁特街头找来的真正叙利亚难民。电影中很多情节都是小男孩的亲身经历,所以他根本不是在演电影,而是真实再现了自己的生活,那种在困苦中磨练出来的强韧,着实让人感动。
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让许多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在黎巴嫩很多难民生活在肮脏,拥挤,贫困里。赞恩出生就没有户口,甚至连父母都说不清楚他的生日和具体年龄。当他把父母送到被告席上时,所有人都因此对这两夫妻嗤之以鼻。
十二岁的男孩打官司,控告父母生下了他。这看起来不可理解,忘恩负义的举动却藏着让人心酸的往事。赞恩的父母是被社会遗弃的难民,他们没有合法的工作,又要养一堆子女,成天窝在租来的小房间里苟且偷生。作为长子的赞恩很小就被派去帮忙买药,制作含有毒品的饮料,还要去杂货店打工,贴补家用。在他瘦小的肩膀上,扛着生活的重压,即便如此,他还是非常坚强。
比他小一岁的妹妹开始发育后,父母要把她卖给杂货店的老板以换取几个月的房租。赞恩想方设法帮助妹妹,但最终还是没能让她逃脱厄运。一气之下,他决定离开狠心的父母。在外面流浪的日子里,他遇到了带着私生子在外打工的单亲母亲哈瑞。三个人在一起开始了相互扶持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哈瑞因为没有合法身份被捕入狱。赞恩努力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无法维持两个人的生活,不得不把他送走。
在流浪的日子里,有人告诉他可以去瑞典避难,所以他回家找证明身份的资料。这才得知妹妹因为怀孕不幸大出血身亡。盛怒之下他用刀捅伤了杂货店老板。因为伤害罪,他被判入狱五年。居然是他的父母亲口作供,把他送进了监狱。讽刺的是在监狱里,他反而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在收听电台热线节目后,他打电话申诉自己的悲剧。在律师协助下把父母告上法庭。
在这段惨痛的经历被公诸于世后,法官问赞恩告父母,想达到什么目的。赞恩回答:“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在他的记忆中,出生开始就是暴力,侮辱,殴打,他不希望别的孩子再有这样不幸的童年。而此时他母亲肚子里又有了下一个宝宝……
虽然电影的大结局非常好。在拍身份照片时赞恩第一次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而现实生活中,小演员赞恩一家得到了难民署的救助,在挪威定居,他也终于可以上学了。当屏幕上打出“愿每一个勇敢的孩子都被全世界温柔以待”的字幕,心情难以表述。
生活在安定的环境里,很难想象小孩子可以那样生活。作为父母实在有责任给孩子尽可能好的生活。孩子们从没要求来到这个世界,他们也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如果没有做好抚养孩子的准备,还是不要随意地把他们带到人世间吧。虽然影片中的父母有他们现实中的困境,但是否生育总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即便不能给孩子很好的生活环境,至少可以给他们很多的爱。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最终也会伤害自己。
前阵子17岁少年自杀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无论持什么观点看待这件事,这都是一场无法挽回的家庭悲剧。事实上,为人父母就意味着孩子未成年前承担所有的责任。即便孩子有很多问题,那也应该是家长先来检讨改正。因为是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还要他们去面对纷繁复杂,有时候连大人都备受困扰的生活。我们就应该尽全力给他们最好照顾和教育。每个人都渴望被温柔以待,所以多用微笑和拥抱善待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