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接纳,才有可能改变

心理学常讲的一句话叫做“接纳自己”,我也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也是一种需要长期练习的能力。

为什么接纳自己这么重要?

因为我们与这个世界和其他人的对立,都来源于我们内心对自己的不认同。我们想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最根源的办法是先让自己的内心和谐,而接纳自己则是最根本的。

我们为什么不能接纳自己?

我想主要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人能够完全接纳我们,只要有人对我们评头论足、说三道四,挑我们的毛病、指出我们的缺点,就在我们内心种下了无法接纳自己的种子。

我们也没有看到过任何人是完全自洽,能够完全接纳自己的,自然也无从学习到接纳自己的方法。

但这不代表没有办法做到,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解读方式来换一个角度看待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可能就会比较容易接纳它们了。

这就是“接纳思维”的三重要义。

第一,学会切换视角,看到缺点的另一面。看看自己所谓的缺点,是不是只是被放错了地方的优点。

第二,区分我能改变的和我不能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如果真的是缺点,那么就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能改变它。

第三,区分我需要改变的,和我不需要改变的。在自己能改变的许多缺点里,找出自己最值得也最有意愿付诸行动去改变的,并坦然接纳重要性和优先级比较低的缺点。

其实,这种思维方式本质上也是一种划分三圈的思维,也就是界定清楚自己的控制圈、影响圈和不可抗力圈。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说过,“一个有趣的悖论是,当我终于能接纳自己的现状时,我才有能力改变它。

我们通常以为,我们跟不喜欢的自己对抗,就可以改变自己,其实正好相反,只有先接纳,才更容易改变。

我发现随着自己内心的成长,我越来越能接纳自己了。


上学的时候,我一直为自己的身材感到自卑,我从小就胖乎乎,印象里没有瘦过。特别是上了大学,没有学习的压力,吃的又多,很快就胖了十来斤。生完孩子之后,就属于超重范围了。曾经试过减肥,但没什么效果,即便是健身或者晚上不吃饭,瘦下来一些,但慢慢又反弹了。

有时候我会宽慰自己,唐朝的时候还以胖为美呢,胖点怕啥!虽然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也没有真正接纳自己的胖。

去年开始跑步,其实关注的是身体的健康,并没有想减肥,但没有想到,体重居然一点点下降了,到现在已经减了十多斤。老公说我现在比他刚认识我的时候都瘦了。当然开心啦!这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当你不在意它的时候,它就开始发生变化啦!


我还有一个“缺点”,这是家里人认定的,就是我的“长期记忆”很差,小时候的事情大多记不得了。每次家人聚在一起聊天,妹妹总是调侃我,说一些小时候的事,然后问我,“你记得吗?肯定不记得啦,哈哈!”

以前我听到她这样说,会觉得很刺耳,感觉她是在嘲笑我,会想要辩解,即使她是我的亲妹妹,我心里也有怨怼。

这几年,我慢慢对这个“缺点”不在意了,或者说我不觉得这是个缺点了,我觉得很多事情不记得也是好事,最起码不用占用很多大脑的内存,不会老是去回忆过去的事情,更能够活在当下。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成长过程,小时候或者年轻时候认为是缺点或者是缺陷的事情,到了一定年纪,因为看待的角度不同了,就可以释怀了,可以和它们和平相处了,这个时候它们可能悄悄变化,可能成为了我们的优势。

当我们发现想要改变的地方时,先接纳,再考虑要不要改变,什么时候改变,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