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我
无才无能的我,这是将是一个新的起点,经历过无数次什么都想学,却什么都没学会的过程,我决定不在做加法,而要做减法。那减到最后,只剩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孩子的教育。
我家有两个孩子,相差两岁,也许是孩子的天性,也许是我太过敏感,也许真的是孩子出了问题,我总觉得她们问题多多,不知如何是好。
我现在就是一位普通的妈妈,没有育儿经验,所以写作这条路,将是我学习如何做好一个好妈妈的路。
我知道这条路并不容易,因为在处理亲子关系的同时,也受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的影响。
成人之间由于教育观念的不同,导致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很多的障碍,没关系,慢慢来,相信写作之路会排除障碍,共建所有的良好关系。
二,踏上旅程
情景
姐姐:“妈妈抱我,呜呜呜…”
弟弟:“妈妈抱我,呜呜呜…”
妈妈:“那一起抱吧!”
孩子们说:“不行,不行,只能抱我……”
姐姐和弟弟经常爱打架,受伤的那个一定会跑过来找我抱抱,然后另一个看见就不得了,也要求我抱抱。两个一起抱的时候还互不谦让,照样动手。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我都很无奈,我不停的怀疑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孩子的爸爸说:“孩子们都被你抱惯了,所以现在动不动就要抱抱。”
我说:“我书上看的呀,要跟孩子共情,要情感引导,孩子生气了,你要理解他,抱抱他。”
所以,平时一般情况下,孩子哭闹,我都会抱抱,结果还不错,抱抱,就不哭了;不抱,反而没完没了的闹。
问题
我抱错了吗?
那孩子到底该不该抱?
什么情况下该抱?
什么情况下不该抱?
一个孩子的家庭和两个孩子的家庭对“抱”的处理方式有区别吗?
思考
抱,如果能解决问题,那么它就是可以做;如果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带来问题,那么它就是不可以做。
每个孩子不同,每个家庭也不同,那么相同的处理方式,不一定有相同的处理结果。用心观察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找到适合他的处理方式。
在两个孩子打闹的时候,我不应该抱,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去抱,孩子会联想到妈妈抱谁,就是更爱谁。
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写了一个原则: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同时,建立一个信念:儿童有能力处理相关问题。
也就是说,在孩子之间的互动中,我们尽量做到少干涉,孩子自然有孩子之间的相处之道,它并不像成人之间的你争我斗。
现实中经常都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小孩打架,大人吵的没完没了,转眼一看,两孩子又玩在一起了。
这就是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不要以成人的角度去猜想孩子。
三,金句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表现出一匹骏马的飘逸,就不要从小教唆他以一只刺猬的姿态活着。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
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
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父母能量越大,对儿童自由的剥夺越多,出现的后果就越严重……作为优秀的社会人,这是生产力;作为强权家长,则是破坏力。
感谢你用宝贵的时间看完。
感谢你提出指导和建议。
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