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你搞定小组合作

作者 鱼清风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刚刚毕业不久,走进教师队伍的你,是不是怀揣着一个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的梦想?
是不是恨不得把知道的所有全倒给学生?
是不是想把踩过的坑都告诉自己的学生?
是不是有手把手的扶着他们走的冲动?……

但事实是你劲儿使了不少,累受了不少,效果并不是你想要的那样?
太严肃了不可爱,变可爱了没威严,有威严了和学生打不成一片……本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收获方方面面的成长,无耐空有一肚子的想法,却不知道怎么落地?工作起来,怎么到处都是雷呢?

别的行业都有一些操作手册什么的,唯独教师这行怎么就没有一个可能参照的蓝本去模仿去实践呢?
其实谁都这么迷茫和困惑过。直到工作15后,我遇到了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我才发现,不是没有教师操作手册,是我孤陋寡闻了这么多年而已!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这本书让我有种如获至宝的惊喜感,我戏称它为“教师的红宝书”。

目录1
目录2
目录3
目录4

你是不是觉得我说的有点太悬了呢?那就用三个让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来印证一下,我说的是不是真……

今天先来看看,雷夫老师是怎么搞定小组那点事儿的吧!

常见雷区:分了小组不但没啥合作,小组间却拔剑弩张

现在的课堂不管出于什么考虑,孩子们都被分成了一个个小组。组是分完了,期待的小组里的互相合作没有多少,多是个人表现。
小组间本来是想用积分多少搞个竞争,培养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结果呢?小组间险些成了敌我双方,为了干扰和干掉对方不惜各种犀利,甚至起了销烟有没有?分组的初衷完全没有实现,这是很多老教师都比较头疼的问题,也是新教师的雷区之一。

雷夫老师用规则拆雷

在他的班级里,不能免俗也分成了好几个组,但是56号教室里的规则是:

每个小组每答对一个问题积一分,每达到20分这个小组就可以得到一次奖励,然后积分清0。再次积累到20分,获得下一级奖励,然后再清0,再积累再奖励。
小组之间,各打各的怪,各升各的级,每个组达到20分都有奖励。

小组里的成员把劲都用在了所有成员都变强变厉害上了,还哪有时间和心情计较怎么干扰和干掉别的小组了?
因为即使把别的小组干掉也没用啊,自己的奖励还要自己努力才能得到啊!
孩子们为了得到下一个奖励会不停的去积累自己的知识,学习能没劲头吗?

因为奖励不是只有一个,有人拿到了别人就没有机会了,就可以放弃了。

它是一种良性的向内的激励方式,而不是把矛盾转向外的攻击方式。
原文是这样写的
后来还可以这样变化规则

雷夫老师,果然是太聪明了!

一个规则的改变,改变了所有孩子的努力和竞争方向。让孩子们向内求进步,而不是向外去做无谓的竞争。

受教了没有呢?

如果你是班主任,可以马上试着修改一下你们班级里各种小组的奖励制度,试着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斗志转移到组内互助和积极主动上吧!

如果你觉得有用,也可以把这本书推荐给其他班主任哒!

如果你是科任教师,你可以改变你课堂上的规则,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喜欢新规则的。
雷夫老师已经用了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孩子们不喜欢一直在别人的后面追逐,喜欢跳一跳就够到自己的目标的感觉。

如果你不是老师,但是仍然觉得我说的这些有道理、有可行性,你可以转给你身边可能是老师或者将来会从事教师行业的人来看,也许你的一个小小举动会改变一些孩子的课堂,那岂不是好事一件?

关于小组合作的事儿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吧。

教学目标里经常会写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到底怎么操作呢?有没有一个现成的套路真的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套路还真有,下次我们再来一起看看雷夫老师的套路是什么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