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又不想在家呆着,正在门口晃荡着,碰到了楼下电动车行的老板。
老板是福建人,40多岁,短小精悍的模样,一看就是典型的南方生意人。
我与他结识源于一次租车,他的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他说:“我们只是普通老百姓,你们文化人的说话方式不适合我们,和那些层次高的可以,和我们要说我们能听懂的话。”
刚刚见面三分钟,他抛给我一句这样的评语,我顿时楞住了,大脑片刻短路,我尴尬的笑了笑,然后离开。
痛定思痛,越想越不对劲,我得琢磨琢磨这里面的问题,不能只受埋汰不长进。
思考之下,我有了新的发现。我对任何人,不论是街头小贩还是单位领导,都是一个说辞。刚结婚时,老公也说,我说话是四个字四个字的“崩”,让人难理解。可他说的这些,我丝毫没有觉察到,反而怪老公不让我好好说话。
日子久了,我也有在反思,说话要口语话,书面语、成语坚决不用,甚至有些俗语我也尝试着用来交流。做了这些改变之后,有些改善但效果不大。
和不同人交流,反馈给我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觉得你言之有物,条理清楚,有的人却认为你不接地气,逻辑混乱,还有的人根本听不懂你说的话。我百思不解。
沟通不畅,交流受阻,问题出在哪?
道理有很多,我缺的是把道理用行动做出来的能力。
我仔细想了想老板说的这句话,联想到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好像忽然参悟了一般: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