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抗40岁将至的焦虑,跟Mareen一拍即合地组了Mini读书会(就我们俩),开始读书。
第一本书是Mareen推荐的《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虽然这书名有些俗,如果不是Mareen 推荐,估计我是不会读的。这也告诉我,未来选书的时候要尽量放下成见。
第一时间在kindle上买了电子书,3月16日开始读,用三天时间看完,然后用一天抄录,再用一天写读书笔记和心得。
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国人,书中描述主人公在读书导师和朋友的帮助下,通过读书改变思维和命运的故事,故事中穿插如何读书、如何做笔记、如何克服倦怠等方法。虽说主人公的转变顺利的有悖常理,但总体来说是一本值得推荐的轻松入门级的指导读物,有鸡汤也有勺子,非常适合初级读者。我个人之前也参加过一年50本书之类的读书会,推荐的读书指导书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说实话,有点艰难晦涩,《如何阅读一本书》没有读完就被我打入冷宫。还是故事比较深入人心。
书中首先用《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红皇后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时代在进步,如果我们进步的速度跟周围环境变化一致,就只能是在原地踏步。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就要用全力奔跑;而要想去别的地方,就要用比现在至少快两倍的速度奔跑。如果不跑,自然会落后,会被淘汰。--物理学相对速度的概念。古人说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是同一个道理。
光懂道理,不知道从何开始从何下手的话就很容易做一段时间就放弃。而这本书则给出了简单可行的办法。
书中给出了读书的三个阶段,我个人觉得,加上最初培训阅读习惯的阶段,一共是四个阶段:(总结如下,第四阶段读物书中未明确)
开始准备阶段需要做的:
1、把目标写下来贴在墙上--目标可视化vision board
2、准备书架(没看的一排,看完的一排)--进步可视化
3、买书(实体书为主,电子书为辅。跳读捡读用实体书更方便。)
4、每天大声说“我要读书我要读书我要读书”—积极暗示(因人而异吧)
5、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早晨1个小时,中午半个小时,晚上1个小时,上下班路上可听自己摘录的录音)
6、确定优先级:重要事情的特性就是难。重要的事和必做的事放在优先位置。
如果出现读书倦怠,如何处理:
1、不忘初衷,想想自己开始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2、倦怠来的时候要清楚,马上调节(it happens to everyone, no need to despise yourself)
3、爬山、看电影、吃好吃的
4、见指导老师、书友
5、读成功战胜考验的书
6、给喜欢的作者发邮件等
如何做读书笔记:
1、在必须知晓的地方做标记,并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想法;
2、重要的内容要抄录或录音,利用上下班时间,反复听读,消化吸收成自己的东西
3、每周末写当周的读书笔记
正确的读书理念:
1、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并且应用到自己的人生,使之发生变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2、要以患绝症的人寻求救治良药的心情和家中失火的人着急救火的心情去读书。
3、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读,不是用“大脑”去认知,而是用“身体”去实践。
个人感悟:
1、读书一定要快速,两三天完成一本。过去读书,慢慢读,经常放下就忘记读到哪儿了,思路断了以后就不了了之了。快速通读后再考虑是否重点重读。
2、过去总觉得励志类的书,读两三本就差不多行了。反正都是鸡汤,有啥区别吗?现在觉得在自己的思维方式彻底改变前,鸡汤还是不能断。量变才能产生质变。当然鸡汤里得给个勺子。有方法有指导的鸡汤才是优质鸡汤。
3、有一本书里说: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跟一个人的自尊水平相关的。自尊水平越高的人,越能坚持做事,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尊,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反之则是恶性循环。如何提升自尊水平呢?有一个自尊理论认为自尊取决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个人觉得从认清自己、接纳自我开始,给自己设置合理的目标,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